找到相关内容6529篇,用时7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无着的学说

    性于一切位中坚固不改,故是实,实故不坏,  在身,有自然得和修习得,而是相同。如来身亦是自性得和  修习  21页  得,前者是法身,后者是应身化身。显示其和修习所得者异  ,而立为自性身;依止自性身...

    昙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571214.html
  • 吴越诸王(893-978)与佛教

    当蝗虫将飞下时,文喜就厉声叱之,结果蝗虫悉翻飞而去,据载当年仅此十顷之苗成稔,众人皆赞叹文喜之感通能力。[21] 钱镠并请楚南(?-888)下山供施,楚南为唐有名之居士裴休(797-870)之知己好友...841。   [19] 本段之叙述参《大正藏》册50,页781上27-中8。   [20] 参《吴越史事编年》,页27。   [21] 参《大正藏》册50,页784上13-16。   [22] 同上注...

    黄绎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671217.html
  • 蕴处界三概念之分析研究

    ,谓六识身,何等为六  ,谓眼识身乃至意识身,是名识受阴。」(21)这是原始经典的说  法。  到部派时期,对「识蕴」的解说更为详尽,参照《阿毘达磨  俱舍论》便知,该论第一云:「各各了别彼彼境界,总...

    张瑞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3071290.html
  • 中国佛教伦理及其哲学基础

    说,强调自性清净心或佛性是众生成佛的根据。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更是肯定众生佛性的本然自足。慧能在《坛经》中说:「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21]「万法」是泛指精神与物质的存在。这里慧能认为世人的...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4071302.html
  • 宗密着“道俗酬答文集”的研究

    有所怀疑[21],他如何进入禅门。对他自己的思想演变和哲学系统,宗密自言进入禅宗以后,他虽然是 「习气损之又损,觉智百练百精」,但是在理论上,仍然是「于身心因果,犹怀漠漠」。要解决这一问题,老师才给他...五七八。   [21] 参阅「研究」,页一二八 ── 一三四。及作者论文 "A Buddhist Critique to the 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 于一九七五年...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1771337.html
  • 印光大师——儒佛会通的净宗始祖

    四十四岁为协助谛闲法师为温州头陀寺请藏一事,再度入京;事后,仍归法雨寺藏经楼潜修。师出家卅余年,「始终韬晦,即名字亦不愿人闻知」[注21],以期昼夜念佛,早证念佛三昧[注22]。「尝号常惭愧僧以自勖。盖本...18] 同注7,页2800。  [19] 同注7,页2802。  [20] 同注7,页2804。  [21] 同注7,页2806。  [22] 同注8,页2357。  [23] 同注7,页2806。  ...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3271357.html
  • 曼茶罗修法

    [18]、南如意宝[19]、西玉女宝[20]、北大臣宝[21]、东南大象宝[22]、西南绀马宝[23]、西北将军宝[24]、东北宝藏瓶[25];再将嬉女[26]、鬘女[27]、歌女[28]、舞女[29...

    见内

    |供曼茶|加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4/12551371400.html
  • 寻访圆仁法师的足迹(下)——阿南史代女士访谈

    圆仁看到了一位渤海法师哭祭灵仙法师的长诗,并且将长诗抄录了下来。  当我前往少军梁村寻找灵境寺的遗址时,不知道自己会找到什么。公路有时只是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切进河流上面的高山里。驱车前行21公里,灵境村...

    桑吉扎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83171408.html
  • 吴智和:明代僧家、文人对茶推广之贡献(1)

    沈周云﹕  「吴僧大机,所居古屋三、四间,洁净不容唾,善瀹茗。有  古井清冽为称,客至出一瓯为供饮之,有涤肠湔胃之爽。先  公与交甚久,亦嗜茶,每入城必至其所。」(注21)苏州为明  代富庶之区,名山...明目、益思、除  烦、去腻。」(注107)除非沉□,不宜饮茶,小病需疗养者  ,在服药之前不妨饮少量茶水,实益多害少。李时珍在「本  21页  草纲目」中记载茶能主治□疮、利小便、去痰热、下气消食  ...

    吴智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3471649.html
  • 吴智和:明代僧家、文人对茶推广之贡献(2)

    19衷仲儒│武夷茶说│ │续茶经 │ │  │20高元浚│茶乘 │四卷│徐氏红雨│ │  │││ │楼书目 │ │  │21高 濂│八笺茶谱│ │续茶经 ...  (注 21) 同(注4),页36,引沈周,坐客新闻。  (注 22) 茶寮记,页1。  (注 23) 郑仲夔,冷赏(百部丛书集成之三一,砚云甲乙编  二函),卷6,页 1下-2上,三茶和尚。  (...

    吴智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3671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