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758篇,用时4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瑜珈菩萨戒》要义

    反而让对方无地自容;或者是对方性格激烈,道歉只会增添他的怒火。也就是说,无论是道歉还是不道歉,都要以帮助对方为前提。  17、不受忏谢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所侵犯。彼还如法平等悔谢。怀嫌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05966846.html
  • 弘一律师对律学的贡献

    略科》、《删补随机羯磨疏略科》、《含注戒本科》、《含注戒本疏略科》、《事钞戒业疏科别录合册》等17,对三大部作了简明的分判,为我们今天掌握南山律疏的组织结构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三)略释:南山三疏与...

    济 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14966877.html
  • 戒律的名称及作用

    、方口食:“有出家人曲媚豪势、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不净活命者,是名方口食17。”为了个人生存,巴结权贵,对有财有势者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以此获得供养,为方口食。  四、维口食:“有出家人学种种咒术、卜筮...

    济 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15366883.html
  • 以《宗镜录》为例论永明延寿对唯识思想的摄取

    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故说为空。” [17] 众生若离妄心,则真如心湛然自显,故说 “ 实无可空”。由“如实空”故而有&...。以下凡引自此论者,均出自此版本,个别标点或酌有改动。   [15] 高振农校释《大乘起信论》,第 17 页。下三处引文出处与此相同。   [16] 高振农校释《大乘起信论》,第 21 &...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2867027.html
  • 南诏观音佛王信仰的确立及其影响(1)

    纸29行,每行17字,保存了唐代官本写经的行式,也证明南诏写经确实是从官方渠道传人。  由于佛教是通过官方渠道传人,故皮罗阁在位期间,皇室已经有出家为僧者。元《故正直恭谦和尚墓碑铭并叙》说:“南诏归...

    侯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72267188.html
  • 《大乘起信论》的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1)

    ,故而空是对现象相的根本本体之谓。  四、真如相的如实不空义之说明  以下说心真如之“如实不空”义。[[17]]  真如境界在其自身之时,不起情执念想,主体只在一纯粹清明的思维情状之中,此一情状真实而...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0367297.html
  • 《大乘起信论》的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2)

    若离妄心,实无可空故。”  [17] 页六二。“所言不空者,以显法体空无妄故,即是真心。常恒不变,净法圆满,则名不空,亦无有相可取,以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  [18] 本文以真如为一境界义之说法亦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0467298.html
  • 永觉元贤援禅辟儒道的基本哲学问题探究

    置放于鬼神的认知之中,虽然孔子思想中充满了对于鬼神的崇敬之情,但是君子所事从不依赖鬼神而为之 [注[17]]。 就此而言,禅师以儒者有鬼神观非断灭论之立场为近于佛教者之关怀,实亦非儒佛之间之观念同异之...易系辞上传。  [16] 语出易系辞上传  [17] 参见拙著<孔子的境界哲学>。台北,《中华易学季刊,222期》,一九九八年十月出版。  [18] 参见拙著<从张横渠的思想看儒道佛存有论之比较>。“存在...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5667354.html
  • 入唐求法:铸造新罗僧侣佛教人生的辉煌

    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特,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等17人游历庐山,“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息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就是这个大林寺,因为“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

    拜根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32767564.html
  • 上师达真堪布法语(365则)

    时候都敢面对、敢承担,这叫出离心,是一种勇敢的心。会面对、会承担,这叫菩提心,是一种智慧。  16、修行的过程就是修正自己的过程,并不是修正别人的过程。  17、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可能不抓紧。你不...

    达真堪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52267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