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642篇,用时87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妙泽居士著:佛学的真实面目(3)

    都是慢。   (5)、疑:毫无道理和根据就怀疑、否定一切,自以为是、想当然地下结论,迷信自己的一切都为疑。对于佛法因果道理与见地有怀疑或迷惑也为疑。从修行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形:   a、...

    妙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1744296.html
  • 實在與知識

    Dharma”, P. 100 ff.(London 193 R.A.S.).   [17] Satta-mātra.   [18] Kalpanā-mātra.   [19] artha-Khiyā-...3.11, yendiva j?ānena prathamam adhigato'rthah……tad anadhiga ta-visayam pramānam.   [40] pratyabhij?a, ...

    張尚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344304.html
  • 沈家桢著:《金刚经》的研究(4)

    而不像一般建寺,先建大雄宝殿?为什么会决定造毗卢遮那大佛?这些都是使今天有这一尊古观音像供在此地的重要助缘。千年前这尊观音像很可能是在中国的故都长安,而今日却在万里外的U.S.A,仍旧由中国人将它修复...

    沈家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3544334.html
  • 大般涅槃經中的涅槃思想

    節為釋涅槃之意義者,但亦可歸於本則之內。 A 「(1)涅者言不,槃者言織,不織之義,名為涅槃。(2)又槃者言覆,不覆之義,乃名涅槃。(3)槃言去來,不去不來,乃名涅槃。(4)槃者言取...涅槃時,涅槃又成為了常樂我淨義,甚至有一特別的境界所在,讓聖者們擺開五陰所結之煩惱身,進入那安隱的處所。現且詳細道來﹕ (一)涅槃入不入之差異 A關於入涅槃者 先從弟子們對釋尊入...

    張曼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3844341.html
  • 禅画研究的回顾

    Publ. C.ETuttle Co., Rutland, Vermont & Tokyo. 1965, 158页,53图。   What is a Zen Painting? by ...

    吴永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1344419.html
  • 佛教经典故事的主题特色及创作技巧

    故事的  人物塑造来研究:  (1)形象:  ( a )有时是描绘具体的形态,刻画出人物的容貌  轮廓。如描述佛相“诸根寂静,行不错乱,有三十二相八十  种好,犹如澄水无有秽浊,光明彻照,无所恚碍。亦如...352 页  中一一第 357 页上。  注四: (a) 小军比丘,见根有律毗奈耶卷六,大正二三册,  第 654 页下一一第 658 页中。  ( 迦留陀夷比丘,僧祇律卷一七,大正二二册,第  362...

    丁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744449.html
  • 从历史与文化背景看佛教戒律在华消沉的原因

    Studies, Canberra,  A.C.T. Australia。可通过馆际借书[Inter-Library  Loan]方式借阅),本文限于篇幅,不能道其详。  58 页  (二)唐义净三藏( 635 ...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844452.html
  • 梵思想的佛格义——佛教的诠释学问题初探

    分别指出文本本身意义世界与作者之间的“远离”关系,以及读者对于文本本身意义世界之间“挪为己用”的积极参与关系.   3 Paul Ricoeur, A Ricoeur Reader: ...

    吕凯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044480.html
  • 佛教哲学的基本型态与论述方法

    -298a。   [18]同注15,p.8。   [19] 周庆华,一文,即在说明“格义”是为理解之不可避免的过程与方法。见《佛学新视野》,p177-195。但笔者以为不自觉地比附且丧失佛教之主体性,...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144502.html
  • 西藏生死书(5)

      他是一个非常单纯而谦虚的人,以在石头上雕刻咒文和经文维生。有人说他年轻时曾经当过猎人,跟随一位伟大的上师接受教法。没有人知道他是修行人,他确实可以称为「密行者」(a   hidden   orgin)。在他临终前不久,人们常看他坐在山顶,仰望虚空。他不唱传统歌,自己作词谱曲。没有人知道他正在做什么。然后他似乎生病了,但奇怪地,他却变得越来越快乐。当病情恶化是,家人请来上师和医生,他的儿子...

    索甲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0144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