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28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法的人间性与现实性

    ldquo;增上善学”,建立善根之端正法;(34) 由内凡转为圣者之“增上信学”,确立信根不坏,更需要如法念佛、念法、念僧、念圣所施设戒之功德,成就清净信。 (35)...p.6a; 《 S.22,116 》〈 S〉 iii. 164;《增一 34 品 3 》〈大 2 〉 p694a32 参阅《杂 23 经》〈大 2 〉 p.5a; 参阅《杂 119 经》〈大 2 〉 ...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940119.html
  • 《長阿含經》和《長部》的核心教導

    《阿含經》是釋迦牟尼佛入滅後,阿難尊者等五百阿羅漢所結集出的佛經,其中,文句較長的,集成《長阿含經》,阿育王時期往南傳到錫蘭的,形成今日南傳的《長部》。《長部》共有34部經(《漢譯南傳大藏經》冊6-8...18)  N5《小緣經》(D27)  N6《轉輪聖王修行經》(D26)  N7《弊宿經》(D23)  N8《散陀那經》(D25)  N9《眾集經》(D33)  N10《十上經》(D34)  N11《增...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5640244.html
  • 龙树中观学与比较宗教哲学----以象徵诠释学为比较模型的考察

    鸠摩罗什译,《龙树菩萨传》,《大正藏》卷五○,页184~185;布顿著、郭和卿译,《佛教史大宝藏论》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页127~131。34页  法授之。龙树受读九十日……深入无生,二忍具足。能...达磨并进而一一界定「法」的「自性」(svabhava);其中有部主张诸法「自性」为恒常不变(注34)。龙树则针对此说,论证「诸法无自性」(《中论》一·一○),其理由如青目所释:「诸法从众缘生故,自无定性...

    林镇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1441215.html
  • 净影寺慧远著述考

    《慧远〈大乘起信论疏〉の研究》,《驹泽大学佛教学部研究纪要》第34号(1976);佐藤哲英:《净影寺慧远とその无我义》,《佛教学研究》第32-33号(1977);藤井孝雄:《慧远と吉藏の〈腾mán@④...论疏〉につぃて》,《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21卷第1号(1972);《慧远〈大乘起信论义疏〉の研究》,《驹泽大学佛教学部研究纪要》第34号(1976)。又见Kenneth K.Tanaka前揭书,p....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2441228.html
  • 经世佛教——太虚的新佛教运动

    的依据](34)。然而所谓经说依据的束缚,太虚在民国前一年(一九一O),二十二岁时即有所解悟,他说:  佛尝以指甲取少许土,顾诸弟子曰:[佛法无量,不可称言,所说者犹指甲上之土耳,其未说者譬如大地。]...三十八页。  (32)同注(31),第三十九页。  (33)见印顺,《太虚大师年谱·编者附言》。  (34)印顺,《华雨集》第四册,第四十四页。  (35)太虚,〈教观诠要〉,《太虚大师全书》第十五册...

    林明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141886.html
  • 辽墓中所见佛教因素

    甚至出现了“一岁而饭僧三十六万,一日而祝发三千”(注:《辽史》卷34《道宗纪?赞》。)的情况。而起于兴宗终于道宗的《契丹藏》,则是佛教在辽地发展的巅峰。1974年在山西应县木塔主佛腹中发现的12卷《契丹...孤山辽萧孝忠墓清理简报》,《考古》1960年2期34~35页;向南《辽代石刻文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中可以了解到其“所生儿女四,长名冬女,次名天王女,幼名观音女,一男名药师奴……”。而...

    霍杰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2942220.html
  • 道绰《安乐集》的念佛法门[*](二)

    manas kuryāt tasya nāmadheya? g?hītavyam.   [4] 平川彰,《佛教汉梵大辞典》(东京:灵友会,1997年),页469,右栏第34列。   [5] ...山喜房佛书林,1991年,第一版),页14页第8行。   [24] 《长阿含经》卷5,T1, no. 1, p. 34c16-18。   [25] 《般泥洹经》卷1,T1, no. 6, p. 178c16...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242603.html
  • 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种子(34)。这明显地把阿赖耶识(的主体)──自证分与其所缘(所认识)的对象──相分中的种子(及有根身、器世间),硬生生地区分开来;其种识差别论的倾向,昭然若揭。   种识差别论,如上所说,是玄奘...别论所衍生出来的第一个困难是:阿赖耶识不是无记性的,而是34。例如述记卷二说:“以现行(阿赖耶)识执持诸法自他种子令不失故,名一切种(识)。”(大正藏卷 43, p。302。)...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5442675.html
  • 护法在《成唯识论》的立场之研究

    分依他起性而说的。(注 34) 而染分依他和( 偏圆成实性的 )净分依他则同与圆成实有非一非───────────(注 31) 参考《佛教大系 成唯识论》第四,p。298《述记》:  又唯自证分如何... )。而理世俗谛又称随事差别谛,即蕴处界等法。可对应胜义谛的世间胜义谛。  (注 33) 同上,第一卷 p。3  (注 34) 同上,第七卷 p。24  「故说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无及有故,是则契...

    陈宗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5942682.html
  • 知礼《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研究(四)

    112智顗《妙法莲华经文句》卷五,T34、73a。  113 T46、97a。   114注同上、97b。   115注同上  116 T46、380b。  117注同上。  118见湛然《金光明经文句》卷三,T39、65c。  119 T39、123c。  120 T33、687c。  121叹佛相好,大相小相皆称为海者:智顗之疏,见《法华文句》卷十,T34、144b;湛然之疏,见《法华文句记...

    吴聪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5842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