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75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略谈僧肇法师《不真空论》思想

    生品》中所说:“欲言有在,今见无相;欲言无在,向复有相,犹幻化无定,莫知所在也。”16  又《维摩诘经·见阿閦佛品》中说:“生犹化存,死犹化住,物无不尔,独问何为?”17  所以,肇师在说明“即万物之自...一五二下。  16 《大正藏》册三八,页三八九下。  17 《大正藏》册三八,页四一二中。  18 《大正藏》册四五, 一五二下。  19 《大正藏》册四五,一五二上。  20 《大正藏》册...

    善 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0168499.html
  • 新中国建立初期巨赞“佛教改革”刍议

    佛法之身份,则始终不渝。故言佛教之改造,自以僧尼所住持之寺庙为主,而居士所组织之佛教团体次之,此在上毛主席书所附新中国佛教改革草案中已详言之。”[17]虽然在“意见书”上签名的大都是佛教的护法居士,但是...佛学》创刊号。   [5]巨赞《 一年来工作的自白》,《现代佛学》创刊号。   [6]同上。  [7]《太虛大師全書》精第17冊,p.385。  [8]同上。  [9]同上。  [10]同上。  [11...

    于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5368673.html
  • 性具与性起——天台、华严二宗佛性思想比较研究

    ,染恶不二是恶正因;岂唯局修;佛界三因,性善缘因,性净了因,善净不二即善正因。[17]   这里是把九界与佛界分开来谈,性染性净是了因,性恶性善是缘因,染净善恶不二是正因。如果“十法界...,完全是一种宗教的境界。   注释:   [1][2]《观音玄义记》卷二。   [3][17][18][19]《大正藏》第四十六卷,第934页。   [4]《大正藏》第三十三卷,第783页。 ...

    赖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5468675.html
  • 论唐初三帝的宗教政策——隋唐五代宗教政策研究之二

    17《国立舍利塔诏》当时傅奕所上《请废佛法表》中,除去“秃丁邪戒”,“妖胡浪语,曲类蛙歌”一类对佛教的不恭之词以外,其他所言佛教的泛滥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却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实现实。所以当时对于佛教如不加以...

    王洪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5368774.html
  • 僧肇般若学与王弼易学

    体用一如”思想结合的结果。   魏晋时“以无为本”思想的出现,标志著中国哲学史的一个新时代。汉代经学寓天道于物理,魏晋玄学黜天道而究本体,“归于玄极” [注17] ,“忘象得言,游于物外” [注18] ...一九八五年)第三十三、三十四、九十、九十一页。  [注16]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华书局,一九七九年)第一○二页。  [注17]见王弼,《周易略例?明彖章》。  [注18]同[注17]。  [注...

    王仲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84268793.html
  • 神会的顿悟禅思想

    ,立秀和上为第六代。今修《法宝纪》,又立(法)如禅师为第六代”[17]。   在普寂独树一宗的情况下[18],神秀门下其他弟子,如义福、景贤、巨方、智封等人都反对普寂的做法。从而引起了神秀门下的第一代...学研究》第二集,第17页下-18页上。   [7] 《续藏经》第十四册,第553页。   [8] 《定是非论》,《神会和尚禅语录》(以下简称《神会语录》),杨曾文编校,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32页。...

    月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4068907.html
  • 《中庸》新论:哲学与宗教性的诠释

    Press,1989),页16~17。按:该书现有武汉大学出版社段德智中译本。在其有关《中庸》的专题研究中,杜维明对照早先的注解与诠释,进而坚持认为,“诚”必须被理解为“创造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

    安乐哲 郝大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3868968.html
  • 论《般若经》的“假名”概念

    实体形上学的思惟?若是,似乎就违背“缘起”?事实上,“本性净故”就字义上来说,prakrti意义为事物的原始自然形式或状态;[17] prabhāsvara指的是清净,耀眼明亮的意义,[18] 就文义... Haribhadra together with the Text Commented on, (Tokyo: The Toyo Bunko, 1973), p. 38.  [17] ...

    严玮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1669020.html
  • 妙法莲华经字词注释(1)

    居洛南,故号南山律宗。见高僧传十四。道宣律师,为律宗祖师。师16岁诵法华,20天即彻悟。17岁出家,72岁圆寂。一生戒律精严,只穿布衣,日中一食,日夜常坐不卧,修般舟三昧,感天人供养。  1页3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2869032.html
  • 释心觉生平事迹析论

    引发他出家为僧的主因。17故于同年的11月于高雄县大岗山礼超峰寺住持开照为剃度师,正式出家为僧,法名“心觉”。1955年11月22日前往台中宝觉寺受戒。1958年,于大岗山创设静心觉苑,栽腊梅千株,...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90769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