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642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胡适《坛经》考

    年代为唐建中二年‘?a11,在慧能死后六十八年。《传》中有云:大师在日,受戒开法度人三十六年。先天二年壬子岁灭度。至唐建中二年,计当七十一年。   先天二年至建中二年,只有六十八年。但作者忽用建中二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3446502.html
  • 台湾地区光复后佛教出版刊物的内容分析 ──佛教文化思想变迁初探

    瞿海源,1981,1982a、b、c,1983; 姚丽香,1984) ,我们发现光复后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区分为二个阶段,而1960年代仍是主要的转捩点。光复初期,宗教发展最快的是由外国差会所支援的天主教...,1953,〈为处理日僧寺产进一言〉,海潮音,34:12,P.2。17.姜韵华,1985,〈中国社会与禅宗丛林制度的关系〉,《中国佛教 》,29:9,pp17-19。18.姚丽香,1984-a,〈...

    姚丽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746590.html
  • 从《法华玄义》所引重要经论看智顗的思想结构

    的证明。以下分述诸境之不同。   (a) 十如境。是《法华经》独特的境说,出自本经的“如是相、如是性…”十如是之文。再加以“十如是”文的三转法,配合空假中三谛,构成天台独特之实相论。  依义读文...转引《研究》240︰“《释签》:然中明四谛义,兼含大小。若解生灭以及无量,其文则显;无生、无作文稍隐略,具如《止观》第一记(T33849c-850a)。《讲义》︰一家四种四谛,正依《大经》,以《胜鬘》《...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446642.html
  • 净土法门 唯信为本——略述净宗信愿行之一(1)

    境。是故讨论蕅益六信,有助于加深对净宗信藏的理解,了达净宗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的特质。六信分为三对范畴,即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兹分述如下:   A. 信自与信他   信自者,信...

    魏 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5546671.html
  • 佛教科学观

    立‘断案’。断案即因明的宗,小前提即因,大前提即喻。兹举例表明如左: A逻辑三段论法 (1)大前提 凡金属物皆能传电 (2)小前提 铝为金属物 (3)断 案 故铝能传电 B因明...

    尢智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5446816.html
  • 梵本《中论颂.月称注》(净明句论)研究序论

    此外 Kenneth K. Inada 于一九七○年出版一本“uNagarjuna, a Translation of his mula madyamakarika with an ...学者来处理。 (注 9)有关龙树的传记有下列六种。 A、汉文资料: a、鸠摩罗什(350-409)译 [龙树菩萨传] (大正五 十册。) b、吉迦夜、昙曜共译[付法藏因缘传]卷五...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946850.html
  • 从禅悟的观点论海德格、道元与慧能

    ───────(注 13) 请参阅马撒.艾比的书 A Study of Dogen Stateof New York Press, 1992, 107~144。 270 页 要点︰首先...(注 33) 请参阅 Heinrich Dumoulin, A History of ZenBuddhism Beacon Press, Boston, 1969, 152。 279 页 ...

    成中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046877.html
  • 从“真如缘起”到“法界缘起”的进路“一心”观念的确立

    “真如十相”或“法界十相”。以下我们便开始逐一加以讨论。a.《解深密经》的“七种真如说” 《解深密经》的所谓“七种真如”(sapta-vidha-tathata) ,分别是指︰ 1.流转真如 (...染法不相应故。 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以无虚妄心念故。 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A]、非无相[-B]、非非有相[--A]、非非无相[--B]、 非有无俱相[-(AB)];非一相非异相[-P-...

    黄俊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046878.html
  • 蘊處界三概念之分析研究

    謂「法處」即包攝「有為法」與「無為法」。 現在談談「法處」的內容,依據說一切有部,「法處」的內 容包括(A)無表色,(B)心所法,(C)心不相應行法,(D)無為法, 以下一一說明。 (A)無表色(`avijnapti-rupa`): 即無表業,分為身無表業,語無表業。 (B)心所法...

    張瑞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546887.html
  • 論佛教的自殺觀

    分成二大部份:第一部份探討小乘佛教的自殺觀。依據 的文獻資料主要取材自下列三大類:(A)律藏中有關殺戒的記載。 (B)散見於《阿含經》中的自殺事例。(C)阿毘達磨(...

    釋恆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646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