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常与《薄伽梵歌》相提并论,作为修身养性和自我反省的准绳。(51)如《法句经》的《无常品》,以优美的偈句对佛教徒进行“一切无常”的佛教世界观教育,这种教育形式比婆罗门教的枯燥无味的法典条文有趣得多,...也说:“在古代希腊,竟没有一部书能够在美妙的女性温柔方面,或者在美妙的爱情方面与《沙恭达罗》相比于万一。”(55)在中国近代,第一个注意到该剧的人是苏曼殊,他曾打算翻译,最终未实现。自20年代以来,有...
杜永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5943028.html
-
法师笔受。 故其文理克谐,行质相贯,专唯念慧,不在话言。于后达摩禅师传之南 北,忘言忘念无得正观为宗。后行中原,慧可禅师创得纲纽、魏境文 学,多不齿之。领宗得意者,时能启悟。【51】 ...玄理,不出文记。 可师后,善老师(出抄四卷),丰禅师(出疏五卷),明禅师(出疏五 卷),胡老师(出疏五卷)。【55】 在<法冲传>中,道宣还录下了慧可再传弟子的姓名,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也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3943079.html
-
第一章 佛教传入前的社会与宗教 第一节 社会情形 斯里兰卡(S)位于印度东南印度洋中,从地图上看,北部较尖,南部宽圆,形似一个梨子。地势四面沿海低平,中央山地高耸。位置北纬5。55度至9。51度...佛法灭后人寿转短。……法显尔时欲写此经,其人云:“此无经本,我止口诵耳”。“法显住此国二年,更求得弥沙塞律藏本,得长阿含、杂阿含,复得一部杂藏,此悉汉土所无者”。(《大正藏》第51卷,第864-865...
净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5043089.html
-
《论语·雍也第六》 [51] 《论语·子张第十九》 [52] 《论语·子路第十三》 [53] 《论语·雍也第六》 [54] 《论语·述而第七》 [55] 《论语·阳货第十七》 [56]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表明,在儒家那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先难而后获"的孝弟忠恕之道就是仁。这样的仁,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51]这是从为学的角度说的,...
恒毓(博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5743096.html
-
或律废驰,乃至如此。
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出家修行为的是什么?还不是欲出轮回求解脱吗!但如何出轮回得解脱?不看经不研教,见行不正【51】如何能解脱得了。当时就有一批自号为大乘顿门【52】...正则观点不正,故多胡言乱语,把佛教引入邪途,甚至于无上密【55】中只重圆满次第,修风脉明点,纵然有点证验,由于没有正见摄持也只等同外道。
其次如何进行改革,针对以上种种错误观点和作风,大师才...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60743108.html
-
此位的特点定义为:“此七位人明识四谛”。[50]因行人“所见真正,无有邪曲,故是贤人相也。”[51]第一至第三位初贤、别相念、总相念一起称为五停心、四念处。[52]智者将之称为外凡。最后四位乃四善根,...无色界之四谛十六行相[55]而生有漏之观慧。第五是顶法位。此是于动摇不安定之善根中,[56]生最上善根之绝顶位。行者进一步修习四谛十六行相,接近见道无漏慧之相似解增强。智者解释为:“在煖顶之上,如登山顶...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1743452.html
-
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念处经〉卷二十四,【大正藏】第一册,页五八二中。 [50] 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本指减劫时世间所起之五种浊染;此喻指娑婆世间之秽恶不净也。 [51]...藏】四十六册,页五四,上栏。 [55] 同上,页九,中栏。 [56] 同上,页五一,上栏。 [57] 智者大师:《四念处》卷四,【大正藏】四十六册,页五七八,下栏。 [58] ...
性广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0243494.html
-
随处作主”没有成为对自我的反省和批评,而是成为“境遇”的“主人”,为“灵活地与世俗妥协提供了借口”。[51] 京都学派的立场也是一样,尽管学界对于他们的民族主义还有不同的阅读,但这只是要求我们在更...的东西”,而当它受到非理性的应用时,可能变成一种好斗的、攻击性的和沙文主义的具有危害性的民族主义。[55] Anderson的研究就指出,日本现代民族主义就在“征服与被征服”的结构中,表现出“具有...
龚 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0643498.html
-
171-172。 [49] 万金川2002: 13-14。 [50] B.41, p.97。 [51] 参见C.9,C.25,C.30,B.1,B.2,B.4,B.11,B.24,B...,傅教石1992,周志煌1997、1998等。 [52] B.41, pp.97-98。 [53] B.41, p.18。 [54] B.41, p.139。 [55] “客观”...
朱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1543508.html
-
但如何出轮回得解脱?不看经不研教,见行不正【51】如何能解脱得了。当时就有一批自号为大乘顿门【52】之人,轻视小乘,轻视经教,不注重三藏【53】的学习,反嘲研习经典之人为分别师【54】空论派。只重大师口诀,以为片言支语即可得解脱,抛弃经教。即使学密也只重视无上续部,轻视下三部续,学风极为不正,学不正则观点不正,故多胡言乱语,把佛教引入邪途,甚至于无上密【55】中只重圆满次第,修风脉明点,纵然有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2143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