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550篇,用时10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法相唯识学的三性说及其中道思想研究

    ,第一甚奇最为希有。于今世尊所转法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19]   显然,唯识学是第三时最究竟圆满的了义教,昌明了缘起中道义。窥基对经文进行了精辟阐释:   “如来设教随机所宜,...法相并不能糅古。  [19] 《解深密经》,大正藏16/697。  [20] 《成唯识论述记》,大正藏43/229。  [21] 《解深密经》,大正藏16/694。  [22] 《解深密经》卷二,大正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6.html
  • 符秦时期的佛经翻译

    拜佛图澄为师。佛图澄每次讲经,都让道安复述。有些人不服气,故意刁能他,提些怪问题,他都能挫锐解纷,行有余力。当时人们都赞叹说:“漆道人,惊四邻。”19“道人&...中华书局点校本,第339页   19、语见《高僧传》卷五,中华书局版《高僧传合集》第31页   20、《出三藏记集》卷十五《道安法师传》,中华书局点校本,第562页   21、《出三藏记集》卷十五《...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373509.html
  • 略论太武帝灭佛

    户口几亡其半”。(《南史·郭祖深传》)北朝也是“僧尼多养亲识及他人奴婢,年大私度为弟子”。(《释老志》第19页)  因此造成人丁大量流向佛门,使寺院势力迅速强大,财富也急剧增加。可是相应来说,也就极大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773530.html
  • 论初期佛教“识”之概念及其特点

    ,五蕴中的“识”,是相对于受、想、行等来使用的。受是构成苦乐等感受、领纳的心之作用,想是构成青、黄等想念取像的心之作用,而“识”是构成认识判断的心之作用,强调经典中“认识故言识”的观点。[19]意即“...佛教心理学の研究》,京都:法藏馆三版,1990等书,皆为其中的代表性著作。  [18] 以上见水野弘元《佛教の心识论》东京:株式会社,1978改订版,p.46。  [19] 同上注,p.47。  [20...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873532.html
  • 唯识与印度传统的语言哲学

    指称一对应实物。而普拉巴卡拉则认为词语不能独立指称任何物,指称作用必须在词语与同一句子中的其它词的语境关系中才能完成,这就是所谓“相关指称理论”的立场[19]。  相关指称理论试图调和“组合原则”与“...Sutra 1.1.25)。耆米尼似乎认为句子的意义由单词而来,但是《弥曼差经》的这个说法很容易引起岐义。  [19] Mark Siderits:Indian Philophy of ...

    吴学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873551.html
  • 唯识学中的知识论

    说:“根”是能知,“境”是所知,根境为缘能生于识,故“识”是根与境所产生的结果。[19]  对于知识及其形成条件,可以分为“一能知,二所知,三知的作用,四知识”, 法舫法师认为“能知就是心体见分,是...大正藏》第二十九卷,第10页,下。  [17] 法舫法师:《了境能变识(知识论)》,第1—2页。  [18] 张东荪:《知识与文化》,法舫法师:《了境能变识(知识论)》,第2页。  [19] ...

    德澄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973552.html
  • 玄奘法师年代考

    年逾二纪,  非将二纪,与玄奘自述语意不合。此玄奘出发西行以在贞观  元年(公元六二七年)之说为近实,而非为贞观三年(公元  六二九年)者一。   19页   又玄奘出国,曾...

    罗香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5473561.html
  • The Pearl of the Tripitaka, Two Vaggas i

    them. But then you cannot go along yoked together with the one who is purified.[19] Notice how ...18] Saddhatissa 1985: 97 [19] Saddhatissa 1985: 97-98 [20] Norman 1992: 97-98. [21] ...

    Sik Hin Hung

    |The|Pearl|of|the|Tripitaka|Two|Vaggas|i|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43673638.html
  • 四法印讲记(七)

    法师代他祈祷文昌帝君(帝君专管人间的科举功名),帝君叫官吏检查善恶记录薄,上面写着,在李登降生时,天帝赐给玉印,他18岁中解元,19岁中状元,52岁做宰相。因为他考中解元后,想调戏邻居的女儿,...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四法印|无常|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5/16395573827.html
  • Buddhism and Charity

    Adaptability of Mind, (17) Proficiency of mental properties, (18) Proficiency of Mind, (19) ...

    RAKHAL CHANDRA BARUA

    |Buddhism|and|Charity|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21073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