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9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六度集》研究

    乎”;句型不同:“示其象”与“以象示之”等等。91但句子完全相同者,所在多有,且文末十六行偈颂中,只有十个字互有出入。92因此,叙述的用词虽有若干增添删改,但仍不妨碍两经在文字上表现出来的高度依存性。...

    释天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7.html
  • 大乘禅波罗蜜“止观法要”之抉择(2)

    苦恼泥,我当救拔之,令在安隐处。……菩萨是求佛道,度苦恼众生,……是故常应一心勤行,无令放逸。[92]  从信愿门入大乘者,已能于诸佛所中累积信心与净福,但反观诸众生,仍被无明邪见所障蔽,仍然沉没于...上栏。  [91] 同上,卷六,〈分别布施品〉第十二,【大正藏】二六册,页四九中栏。  [92] 同上,页四九中、下栏。  [93] 同上,〈易行品〉第九,【大正藏】二六册,页四一上、中栏。  [94...

    释性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747485.html
  • 如来藏学书目简介与导读(上)

    D.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1981, p.92-207.  34. Jan, Yun-hua. "The Mind as the Buddha-...University  Press, 1995, p.92-106.  【附论:美国近代如来藏学研究分类简介】  美国近代如来藏学研究概述  当然,如来藏学的研究,并不只局限于《宝性论》汉、梵、藏版本的...

    杜正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747486.html
  • 巴利学研究纪要:1995-2001(1)

    Abhidhammatthasavgaha)。91这是上座部甚为重要的阿毗达摩纲要书,10或11世纪阿耨罗陀(Anu- ruddha)的杰作。(2)其次,叶均92在1980年译出了觉音(Buddhaghosa)的巨著《清净道论...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747508.html
  • 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1)

    . 92  “劫后十五亿七千六十万岁,乃复有佛(弥勒)”[41] 。这‘增一阿含经’卷四四、巴利文‘转论师子吼经’、竺法护译‘弥勒下生经’也都有相同的记载。弥勒菩萨的信仰早在印度流行,故法显、...回向发愿心也。”[91]但明智旭不认为如此,他认为: “(此)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净,理应欣求。”[92]智旭认为行者是否得生,但凭信愿而定。故说: “深信发愿,即...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6.html
  • 敦煌文献与僧稠的禅法

    那种争名夺权的事情。皇帝请他们都不去,难道还会同别人去争吗?  p. 92  敦煌文献之一  先德集于双峰山各谈玄理十二  胁比丘曰:三藏教以传心地。守得心地,默坐虚融。  马鸣菩萨曰:心同虚空。虚空...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特色及其价值意义

    由是以知,“理”由初期佛学思想家所运用之后,已逐渐含有绝对本体之意义,在此种发展趋势之下,道生乃顺此路向而跻入另一极峰之重要人物。道生谓:   “理如所谈,唯一无二,方便随俗,说为二耳”[92]。  p...   [89] 体极不兼应,弘明集卷五,大正藏卷五二,页三O下—三一上。   [90] 涅盘无名论,大正藏卷四五,页一五九下。   [91] 涅盘无名论,大正藏卷四五,页一六一上。   [92] 涅盘...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七十七智”与“度疑清净”之关系探究

    。  29 《清净道论》(简体版),p.567。  30 印顺法师《性空学探源》p.44~47有诠释此经之义。  31 《杂阿含经》(大正2,92c16~25);《增一阿含经》〈非常品〉第8经,〈六重...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4.html
  • “心念处”之探讨──以《大智度论》为主(2)

    心清净故,不为客尘烦恼所染。如是等观内心,观外心、观内外心亦如是。92  从该论的内容可知,龙树的立场是以般若的无所得直观心性的不可得,因为心是无来无去的因缘和合所生起的作用,它既无有定实相,当然亦无...43 《杂阿含经》卷13,〈335经〉(大正2,92c16-19)。  44 《杂阿含经》卷12,〈289经〉(大正2,81c5-23)。  45 《中部》〈II. MajjhimapaNNAsaM--...

    释如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547579.html
  • 论净土 念佛法门在菩萨道的定位

    神通行”三种差别。92此中即明白指出若众生自身条件具足,一遇善缘助发,果即圆熟。而就词语方面,如所谓“即时”,《大智度论》卷34解曰:  问曰:此经言闻诸佛名即时得道,不言闻名已修道乃得。答曰:今言即时...b 28~277b8);《阿弥陀经》(大正12,346c10~347b17);《大智度论》卷38 (大正25,337 a23~b24),卷92~93 (大正25,708b29~712c17);《无量...

    释宗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247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