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4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敦煌回鹘文佛教文献及其价值

    82页。 24、杨富学《回鹘之佛教》,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79页。 小田寿典,"トルコ语本八阳经写本の系谱と宗教思想的问题",《东方学》第55辑,1978年,第118~104页。...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5539130.html
  • 茶道与禅道

    茶道具的好坏或新旧的鉴定系商人所为。如好此道之有志者,不管是一只破折钵(原注: 研磨用的器物),也可适所适用,更超越是否被使用于茶汤上,应该称赞为数寄才对。’【转引自元明芳:《禅与茶》,82页。】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4039255.html
  • 铃木大拙年谱与著作目录

    财团的委托,先后在耶鲁、哈佛、康耐尔、普林斯顿、哥伦比亚、芝加哥等大学讲《佛教哲学》。   1952年(昭和27) 82岁 2月,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在哥大期间,先后讲授《华严哲学》、《禅的哲学...

    邢东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5239269.html
  • 佛心禅话

    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81. 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82. 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

    慧律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0739437.html
  • 民國早期顯密佛教衝突的探討

    規範發展於世俗生活中,當然更不用說混合式的普化宗教了。它們都只能為儒家道德提供超自然的支持,見C.K.Yang,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 pp.279-82。註65:同上,...

    梅靜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2139451.html
  • 《大般涅盘经》的佛性论(中)

    。 」 ( 注 82)      至於法身的意义, 在本经中亦称如来身、如来藏、佛性    。 「金刚身品」说如来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坏身、非杂食身    ,即是法身,接著它以八十句详述如来法身的内涵:...─────────    (注81)同上,页 376 下。    (注82)同上,页 383 上 - 中。                66 页       亦去来.... 非定非不定、 不可见了了...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53239687.html
  • 吕澂与熊十力论学函稿评议

    82),但其倾向於万物同源论的立场,是很明显的。故他虽信「轮回说」,於理可成立,终不能久安也。高赞非说,熊氏「一日忽毁其稿。怅然曰:吾书又须改作矣。」(注83)原来熊氏对「轮回说」,又开始产生怀疑了。在...P.2。  (注82)如注中之语。  (注83)同前书,P.2。  258页  (注84)同前书,P.3。  (注85)以上,可参考高楠顺次郎的《佛教哲学要义》,台北,正文出版社,1973,P.24-...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91539964.html
  • 初唐時期佛性論爭的兩個相關論題[*]──定性二乘和變易生死(下)

    ,《大正藏》冊45,頁442下-443上。   [82] 真諦本《攝大乘論》卷下〈依慧學勝相品〉第8,《大正藏》冊31,頁129上。   [83] 真諦本《攝大乘論釋》卷12〈釋依慧學差別勝相品〉第8...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640115.html
  • 麥積山133窟10號造像碑的圖像源流與宗教內涵 [*]

    寶象頭上還戴者寶冠,夫人床下,床頭尚有三位女侍,坐在前後,床尾一只油燈,   p. 82  以代表夜晚時刻,此圖所顯示的是印度土俗的稚拙之美。  此二例之外,其他在南印度的阿瑪拉瓦提的佛塔石雕上,均以...

    陳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740116.html
  • 《傳燈玉英集》卷十四補闕和研究[*]

    因此,相對地,宋代崇佛者便強調佛教戒律與儒家道德相通之處,如宋真宗於其〈崇釋論〉即說:「釋氏戒律之書與周孔荀孟,跡異道同。不殺則仁矣,不竊則廉矣,不惑則正矣,不妄則信矣,不醉則莊矣。」[82] 相同的,...,雲南圖書館另發現一些元代藏經殘本,經童瑋等人查證認為此部藏經非《弘法藏》,而為另一部元代官刻大藏經,且其殘本中亦不包括《傳燈玉英集》,參童瑋〈元代官刻大藏經的發現〉,頁82-86。有關此觀點詳細之...

    黃繹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740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