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 39) 原卷及甲卷作“照”,今从乙卷。 (注 40) 原卷缺漏“此二涅槃”四字,今据甲乙两卷添入。 (注 41...(注 55) 甲卷缺漏“令他受用”四字;原卷作“命他受用” ,“令”字系从乙卷。 (注 56) 原卷作“好”,今从甲乙两卷。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745592.html
-
心”,然而却没有,因为《庄严经论》 说:“诸佛子发心,示之如云喻。”(注41)(佛子是菩萨而非佛)答:没错。因为佛子有云喻发心,并不妨碍佛有(同样的发心)。而且该句颂文可解释为“诸佛子将证得的发心”,...心义》说:“若依进修起行愿 223页 门,即发起妄心求菩提,故名菩提心。”(注55)。另外,在“明行位相”中,引《起信论》说: “菩萨发心相者, 有三种心微细之相:一者真心,无分别名;二者方便心...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845595.html
-
。....人有 此声,家有此道,疫疠不作,天下和平,岂非人情之大窦, 为名教之至乐也哉(注41)。
汤氏以戏剧一道化人至深,其功能可以使君臣合节、父子浃恩、长幼和睦、夫妇...吴越间,衲子多称诗者,今遂以为风,大要谓僧不诗,则其僧为不清(注 55 )。”故明代禅师们多喜敷文赋彩,如胡应麟所云:
近日禅学之弊以觉识依通为悟明,以穿凿机缘传授为参学, ...
林素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145622.html
-
悲苦恼,我说彼于苦不得解脱。若比丘不离四念处者……我说彼人解脱众苦。”(注41) 附于“如如理”细目之下,进一步解析第六○八经经文的论义是: “复次,若于身等四种所缘,发起种种非理作意,即便违背四...正行。此正行是第十地的殊胜道所摄,由出生地而分成八种。(颂55、56,“所为及平等……”) (二)、“道智”有十一义 (一)作映夺等:以如来光映夺诸天众之光,伏其我慢,使他们成为能...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6.html
-
。 (注 39) 见(注35) 引书,中册,页二三六。 (注 40) 同(注35) 。 (注 41) 同(注39) 。 (注 42) 同(注39) 。 (注 43) 见(注39) 引书,中册...闻出版社,民国七十五年,页一五○,二一○。 (注 55) 见(注54) 书第四章,“龙树----中道、缘起与假名、空性之统一”。 (注 56) 《现观论略释》,卷一,页一七。 (注 57) 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7.html
-
)高丽国王遣使请抄写此字典一部以便该国佛教徒众使用(注41)。上列各位学者除第四慧琳外,余者均早于昙旷数十年,住在西明寺内。从玄奘开始----最大的学者与翻译家,余者均为戒律,佛教史、语言学、哲学,...蒙古沙漠。除了少数城邑以外,一般是欠缺流水与湿润去作耕种之用。少数幸运的城邑包括张掖(昙旷的本乡),甘州,武威,凉州(注54)及敦煌(注55)。于其归返河西地区以后,这些是与其写作活动有关的一些地方,...
巴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345670.html
-
。
起初,镇澄为判“性住”违背“大乘性空之义”(注41),其方法是引经论中反对“住”的语句,如
甲、《涅槃》云:“住名有为,如来永断去来住相(注42)。” 乙、《中论》云:“...《涅槃》的“实性常住”。否则将误解了“二宗”的思想(注 54 )。
他即以如此的区分,便可《楞严经》的“妙真如性”(注55)和《圆觉经》里的“圆觉妙心”(注56),皆视如《大涅槃经》的“涅槃...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5.html
-
Erinnerung, primare Erwartung,Wahrnehmug )(注 41 )。依图式来了解,透过解悟及其内容之个别瞬间,意识的三向结构才被建构出来,因此,解悟实伴演著极重要的作用。 ...基础。因此“识转变”即具备“三性”的相关特性,以此安立我法假说,也藉此才能充分开展唯识性(注 54 )。《三十颂》第一及第十七颂,即前后呼应地交待了识转变的存有论分位。 [第一颂](注 55 ) 奘...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045688.html
-
expositions and appraisals》(1977),P.84。 另,Brough前揭书,P.190。 注41 Husserliana X,s.231。参考,同上,PP.93-4。 注42...其《印度哲学研究第六》,PP.416-18。 注54 参考,长尾雅人,前揭书, p.466-69。 注55 第一颂: AAtma-dharma-upacaaro hi vividho ya...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145689.html
-
灭了又生,持续不断。;因为种子
是有生灭变化的,所以它不同于常住不变的无为法。
(二)果俱有。“谓与所生现行果法,俱现和合,方成种子。”
(注41)种子具有产生现行的功能...,他趣不
能用;二共中不共,如己田它,及鬼等所见猛火等物。人见为水,余
趣余人不能用故。余房、衣等准此可知。”(注55)此中“趣”字,
即六趣,亦称六道。
...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545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