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39篇,用时4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语》微言大义溯源

    实则另立一派,其理论自然有矛盾之处。朱熹论到“心性永不埋没,具备一切理,应接一切事”[v],这个意思本来出自《华严经》、《楞严经》的注解。朱熹十八岁时,跟从刘屏山游学。屏山认为他一定是个热心科举的人,但...] 宋朱熹《四书集注》,岳麓书社,1993  [v] 朱熹《四书集注》大学章句“在明明德”注:“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质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

    曾琦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1548203.html
  • 中国佛教圆融精神的当代意义

    。”《华严经旨归》云:  “法性融通力故者,谓若唯约事相,互相碍不可入;若唯约理性,则唯一味,不可则入。今则理事融通,具斯无碍。”[v]  并将圆融之因缘归纳为诸法无定相故、唯心现故、如幻事故、如梦现...寺昙法师所著。然从其思想看,虽属天台宗而较为古朴,应出于智者大师之前。  [iv] 《大正藏》45,595  [v] 《大正藏》34,892  [vi] 法藏《华严经问答》(《大正藏》45,598) ...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5749038.html
  • 唯识思想前后期价值取向之重要变化

      此比喻的大意是:有一种“清净颇胝迦宝”[v],人们从未见过它的真实面目,无始以来它一直与青、红、绿、黄等色和合为一体,成为具有各种色彩的宝物。人们所见的,正是带有各种色彩的此物的幻象。以下,我们将...的自性也称“名言自性”。  [iii] 实法概念见下文。  [iv] 《成唯识论》的依他起自性也包括实法和假法,但实法与假法的实在性是不一样的,参见下文。  [v] 圆测在其《解深密经疏》中说:“此物...

    林国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2249798.html
  • 解读《鸠摩罗什传》:兼谈中国中古早期的佛教文化与史学(1)

    的,其真实性是极可怀疑的。[28]当然鸠摩罗什的父系来自于印度当时的文化社会精英阶层,则是完全可能的。但这一段有关鸠摩罗什父系的说明绝非传记的重点。重点是在紧接着地对他母亲耆婆(Jīvā)的描述上: ...启发。那个主题就是一位成道的高僧常有一位致力于世俗的事务、并且也很不凡的兄弟。一个最为慧皎时代的人所知的例子就是阿育王(King A?oka)和他的出家成圣的弟弟毗多输柯(Vīta?oka)的故事。[...

    陆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351621.html
  • Madhyamaka Buddhism 中观佛学

    level of discourse that includes reference to the “conventionally existent” (saṃvṛtisat)...conventionally existent (saṃvṛtisat) things and the set of ultimately existent (parmārthasat) things....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5554298.html
  • 佛教未来世界化发展的三条线索

    空体观双非二见,如镜中柱,体而论破,故言非有非无,虽非中道,而是体法虚融净诸见着”,因为通教重于缘起空性中道,不见佛性,“中无功用,不备诸法”[v],因此仍非真正中道。别教则融合如来藏佛性之空与不空,...2003年4月。  [iii] 蓝日昌:《六朝判教论的发展与演变》,第4页。  [iv] 以下关于四教之论述见《摩诃止观》卷6,《大正藏》册46,页74a-75b。  [v] 《妙法莲华经玄义》,《大...

    见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22054376.html
  • 佛教诠释学的当代建构的一些争议: 由空性与现代性的多元诠释论起

    以为: 穆谛 (T.R.V. Murti) 的中观诠释曾指出“事实上, 中观并没有否认实在, 它不过是否认有关实在的种种教理”16, 中观虽然否认任何关于终极实在的思辨形上学,但是却承认终极实在的存在... 14 林镇国, ?空性与现代性? ,页183。  15 林镇国, ?空性与现代性? ,页224-226。  16 穆谛 (T.R.V.Murti),?中观哲学?,台北,1984,华宇出版社,世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40754476.html
  • 试析晋阳佛教文化的内涵、特色与开发利用

    华严学的创始人是灵辩[iv]。其实,早在北齐时代,太原僧人慧宝就“乐闻华严”[v]。灵辩(477~522)也是晋阳人。他自幼出家,阅《华严经》,深为叹服,乃顶戴该经入五台山清凉寺,于熙平元年(516)...  [iv] 小岛岱山:《中国华严思想史的再认识》,《五台山研究》2000年第4期。  [v] 道世:《法苑珠林》卷18,《大正藏》第53册,第419页上。  [vi] 赞宁:《宋高僧传》卷23,《大...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3655096.html
  • “佛说四念处经”与南传佛教

    结集经、律、论三藏,历时九个月才告完成。此次结集后来被认为是分别说部(Vibhajya-vādin)系的铜鍱部的结集(1)。在此结集后,阿育王派遣他的儿子摩哂陀(Mahinda)率众到锡兰传播佛法,这...部派的诵本所致,前者是南传分别说系之铜鍱部(Tāmra-Śātīya),而后者係传说一切有部(Sarvāsti-vādin)的诵本(15)。   中部经典的伦敦巴利协会巴利语本係在西纪一八八七年由杜...

    高永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70055300.html
  • 阿含经典之成立

    四六○页)。   mNos. 36, 639.   nSajyuttanikaya(=SN)XXII. 43.   oSN XLVII. 14.   pAvguttaranikaya V. 220; ...之梵文抄本一直被题为“Savgitisutra”,但似乎题为“Savgitasutra”较正确。在抄本本身(ed. V. Stache-Rosen, p. 206)写为Sajgīta,“五分律”(大正...

    槚本文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221655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