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65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光隐隐蕴童心——论丰子恺的童年崇拜与艺术创作

    成人的思想生活、成长。丰子恺非常同情孩子的处境,为孩子在成人礼仪道德的驯化下的循规蹈矩、谦然有礼而扼腕叹息,无意中宣扬了卢梭的“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14]的观点,他要从儿童的...版,第174页。  [14] 卢梭:《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94年4月版,第89页。  [15] 李贽:《童心说》,《焚书·续焚书》,岳麓书社1990年版,第97页。  [16] 丰子恺:《给我的...

    王黎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2153832.html
  • 从长寿经的真伪谈起从长寿经的真伪谈起

    许多是属于伪经的;(14)(此为暗指《法华经》、《涅槃经》等大乘经为伪经) …… 印顺法师明指暗喻,无非是宣扬自己考据出的结论:包括禅密净教在内的中国大乘佛教所依据的佛经都非佛所亲说的原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32353890.html
  • 法相唯识学概论

    法相与唯识法性──真幻问题   13 染唯识界与净唯识界──凡圣问题   14 净唯识行与净唯识果──修证问题   四 法相唯识学之利益   一 法相唯识学之略释   此次所讲为法相唯识学...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5854301.html
  • 僧思想研究

    其才器。「 风韵洼隆,含吐彬蔚」(注13),姚兴後谓嵩曰:「乃四海之标领,何独邺卫之松柏」(注14),於是美声遐布,远近归德。僧 博通经论,从罗什学,与道生、僧肇、道融并称「关中四圣」。「初,生与 公...(注 13) 《高僧传》卷第六,〈释僧 传〉,《大正藏》卷五十,页364上。 (注 14) 《高僧传》卷第六,〈释僧 传〉,《大正藏》卷五十,页364上 中。 (注 15) 《高僧传》卷第七,〈...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5954302.html
  • 佛教问答750题(1)

    问:何为赞叹?  答:为以偈颂,赞扬三宝功德、叹美三宝利益也。  14.问:何为供养?  答:为以香、花、灯、烛、幢、幡、宝盖等供献于佛,而敬养之。于法僧亦然。供养僧众,尚有以衣服、卧具、饮食、汤药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2254323.html
  • 如来藏说与唯识思想的交涉

    论列了信与佛性的交涉,可被理解为后来者的理论根源。   2. 五藏义   《佛性论》卷三的转依四相 [13] ,亦和真谛译《摄大乘论释》的转依四相相同 [14] 。诚如中村瑞隆指出 [... [14] 真谛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三,大正13,248下,“此转依应知有四相,一、生起依止相,二、永不生依止相,三、成熟思量所知果为相,四、法界清净为相”。   [15] 中村瑞隆《梵汉对照一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2954328.html
  • 中印禅宗史讲义(2)

    智慧、信仰的梵我一如理谛,其三者细分为二十六范畴,也就是修持瑜珈的二十六种心理活动的阶段与状态,因繁复而不述。 《歌者奥义》3·14·1又说: 凡此,皆大梵也。人当静定止观,此为群有从之所生,往焉而...

    道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5854353.html
  • 略论一乘家与三乘家的种姓之争(1)

    ,根未熟故,如来不与授记。菩萨与授记者,方便令发心故。[14]  一乘家认为:由引文可知,四种声闻中,退菩提声闻和应化声闻,如来授记决定可以转小成大,成就佛道。而决定声闻和增上慢声闻,只是因为福德,...

    昌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30554419.html
  • 瑜伽行派之“无种姓”思想初探─以《瑜伽师地论》为中心

    在汉地也有三译:(一)、陈.真谛译,(二)、隋.达磨笈多译,(论释中亦含有本论),(三)、玄奘译。 以下就论释中无涅槃法的相关文献作一探讨。  陈.真谛译《摄大乘论释》卷14云:  无涅槃性,谓贪著...平成5年4月20日第三刷发行。  三、期刊论文:  1. 郭琼瑶著,〈大般涅槃经一阐提说〉,《狮子吼》卷二十七第四期,民国  七十七年四月十五日发行,pp.14~18。  2. 望月良晃著,〈一阐提再考...

    释长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35854469.html
  • 武侠文化与儒道佛伦理

    佛道的人生观与武侠人物的人生价值观相互沟通”。(陈廷榔 1994年4月《佛道文化与唐代武侠小说》《上饶师专学报》第14卷第2期)当然,它也受到了作为中国主体的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其实,何止唐代武侠,就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43454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