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002篇,用时4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天台佛学入世精神

    38,他认为“妄心观”才是天台佛学的正义。应当说,怀则的这种观点是更切合智顗的思想实际的。智顗不止一次地明确指出,所谓“观心”,即是“观识阴”,也就是“观根尘相对,一念心起”39之“心”,是“观察无明...华文句》卷三下,《大正藏》卷34,第38页上。  8 《法华玄义》卷七上,《大正藏》卷33,第764页中。  9 《法华玄义》卷七下,《大正藏》卷33,第770页下。  10 《四念处》卷四,《大正藏...

    张风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3546625.html
  •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下](1)

    注释:《注维摩诘经》卷6,《大正藏》第38卷,389页上]。又说:“一念无不知者,始乎大悟时也。……以直心为行初,义极一念知一切法,不亦是得佛之处乎?”[注释:《注维摩诘经》卷4,《大正藏》第38卷,...悟夫法者,封惑永尽,仿佛亦除,妙绝三界之表,理冥无形之境。形既已无,故能无不形,三界既绝,故能无不界。”[注释:《注维摩诘经》卷2,《大正藏》第38卷,343页上]。这是说,修持者一旦顿悟,就能超越物质界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047070.html
  • 《大乘义章》的佛性说

    名之为身。又德聚积亦名为身。报 身觉照,名之为佛。(注38) 慧远将报佛性视为第八真识心,此真心能方便修行,“可生”诸德,因而获得的酬报之体,即为报身,亦有觉照之用。法佛性如金矿本具金性,...识知义故,遍照一切法界义故,名为本觉。 ”《大正藏》卷 44,页 837 下。注 38:《大正藏》卷44,页838上。 37页 ...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0847149.html
  • 道信与神秀之禅法的比较─兼论惠能所批判之看心、看净的禅法

    ──── 8 引见《大正藏》卷50,页552,上。 9 参见《中华大藏经》一辑,38册,页32844,下。 10 《六祖坛经》的版本很多, 成立的年代各有不同。一般以为,敦煌出土...是北宗门人─卧轮禅师 (38) 的另一首诗: 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曰:‘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师间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惠能没伎俩,不断...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647156.html
  • 《宝如来经》和《菩萨十住经》译者略考

    》作为句首的“佛说菩 萨戒十二时竟,文殊师利” (38)。 由此可以推测有二种可 能因素,一个是︰和“只多蜜译”《菩萨十住经》完全一致 的经文应该属于结语前的...增入四部, 此经为其中一部。 (5) 见 T55.p38b。 (6) 见 T55.p117b。 (7) 见《法经录》 T55.p117a;《彦悰录...

    释继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3047334.html
  • 龙树中观学与比较宗教哲学

    25)罗什《龙树传》只说是获得“诸方等深奥经典”,未言何经。藏传则明言是《十万颂般若经》。见注12。 38页 海”。七世纪的月称 ( Candrakirti ) 在《净明句论》 (...interval)的关系:“填补”此“间”的即是爱欲(注38)。因此,对中观学者来说,日常世界不是单纯的约定系统,而是涉有爱欲的日常语言世界。揭露一切世间法(包括所有形上学与神学)所隐藏的欲望结构,便是龙树的...

    林镇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347393.html
  • 《思益经》“七邪法”初探

    外道论——内学[33]  二、恶知识——善知识[34]  三、邪用道法——行正道法[35]  四、互相恼乱——互为饶益[36]  五、入邪见棘林——具足智慧[37]  六、不修福德——具足福德[38]...东初出版社,民国83年)p. 38、p. 39。  [16] 参注9。  [17] 《望月佛教大辞典》p. 911b。  [18] 《望月佛教大辞典》p. 18b。  [19] 如《增一阿含经》T...

    陈景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5.html
  • 析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之文学特色

    ;另外,北魏菩提流支所译《入楞伽经》中,亦有长达1858句的五言偈颂[37]。由以上所举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各时代均有长篇偈颂的翻译[38],无论其原典为何,然汉译之后所呈现的偈颂,并不仅止于四句一...》卷四(《大正》10?533a~535a)。  37 见《入楞伽经》卷九(《大正》16?565b~576a)。  38 以上所举数例,仅是众多长篇偈颂中的一隅,详细情形可参阅大正藏中,东汉至六朝各家...

    王晴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547478.html
  • 台湾佛教史前期(1)

    是因为规模较一般寺院为小的缘故。不过创建的年代,虽知是在明郑时期,但不知确切的年代。然而由蒋毓英于康熙二十三年重兴弥陀室, 延聘临济正宗第 38 代戒然禅师(俗姓张名果生)为开山第一代住持来推算, ...勇卫事陈永华率诸文武士庶,请郑经回台。后永华堕冯锡范之计,三月将收辖部旅交刘国轩,越数日逝。(注 38) 卢嘉兴在〈台湾的第一座寺院竹溪寺〉中, 根据陈永华的传略, 指出陈永华创建龙湖岩,是身为东宁总制使,...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947532.html
  • 从原始佛教到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探讨(1)

    诃梨跋摩所造《成实论》17便是一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诃梨跋摩从《阿含经》中所阐述的空思想,是从〈第一义空经〉的思想立场到〈大空经〉而非只局限于〈第一义空经〉18。  另一方面,《增一阿含经》卷38的〈...8的世俗、出世间之译例;《中阿含经》卷42〈分别六界经〉的妄言、真谛之译例;《杂阿含经》卷13〈第一义空经〉的俗数法、第一义空;《增一阿含经》卷38〈马血天子问八政品〉的世俗常数与第一之义的用例当中,...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