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事實[78]。當然在任何情況下,最具效力的因素決定了我們認知的特性[79],但如實的了解起來,最具效力並不是一個工具。將對象與意像調和在一起及意像自身並不是兩個不同的事物,實為自不同觀點而看的相同...samutpada. [76] Sarupya,參vol, 11,AppendiX IV. [77] Pramanam. [78] tad eva(pramānam)……pramāna-...
張尚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344304.html
-
即十既尔,一即二三亦然。[78] 永明以“缘成”说明一即一切,至于此“一即十”与“一中十”有何区别?永明指出: “前明自体中有十,而一非是十,此明一即十,而一即是十,以此为异。”[79]“中”“即”...大正藏册四八,页四八七上。 [78] 同上。 [79] 同上。 [80] 大正藏册四八,页四八七上中。 [81] 大正藏册四八,页四八三下。 [82] 大正藏册四八,页四四三下。 ...
孔维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444306.html
-
之禁也,禮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飲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78]。 這些雖年代較晚,但俱屬「以經中事數,擬配外書」之例。這種事數擬配解釋的方法,並不是晉代佛學家的獨創,早在漢代,即有以六藝擬配五常的...
林傳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3944344.html
-
,[78] 涵盖经、律、论,兼综大小二乘。这一系列新出译典,不但对后世中国佛教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亦使龟兹的大乘佛教挺立成长。随著大乘教勃兴,罗什时代所开凿的龟兹石窟内,工匠刻造的大乘教图像,在数量上...出版,1968年2月),页175。 [77] 参考注64。 [78] 什公传译佛典的数量,《祐录》卷2记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开元录》卷4则记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又有传达一百部以上...
唐秀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0644400.html
-
冲和淡远为主,不欲以雄鸷奥博为宗”(注78)。所以子美于诗,犹吴道子于画;而摩诘之于画,是陶谢之于诗,孰为正宗,孰为支派,见仁见智,各有不同。而我国论诗论画的标准,固未稍异。苏东坡指王摩诘“诗中有画”...
邢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1244416.html
-
431 失译 No1494 24 15.别译杂阿含 经(卷21)No76.77.78 知过向佛发露忏悔 善法增长 前秦 350-431 失译 No.100 2 16.别译杂阿含经(卷6)...7a)。 2 参《中国文明史》第二册,(1991,927-28),台北:地球出版社。 3《春秋繁露》卷十四,〈郊语〉第六十五,页78。收于《四部丛刊》第三册,台湾商务。 4《春秋繁露》卷十一,〈...
释大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844451.html
-
消极的方式来描写第一义谛的涅槃。例如,大品般若经卷 22 即说:菩萨摩诃萨以世谛故,示众生若有若无,非以第一义谛。 ”(注23 )
同经卷 24 四摄品 78 更说得清楚:
世谛...330。
(注63)第二分自欢喜经14;大正1, p.78 中、下。
(注64)同上经;大正1,p.78 (下)。
(注65)第四经;大正2,p.759 (下)。
由这几段阿含经...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144483.html
-
--------- 45. 引见:张慈田,〈四念处的重要性〉;刊于《新雨月刊》11期,1988年1月,页78-79。 46. 引见前注所引书。其中,“五欲”,对色(物)、声、香、味、触(身体感觉)...”的人。在一份写著『非经根本上师(李元松)允许之三果向以上的圣弟子禁止阅读’的文件里,曾这样说:‘本宗最重视的是-人情义理与基本人格。’(见附件一。)[78]在另一份被印上‘禁止外传、禁止盗阅’的文件...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244485.html
-
Ultimate Value in Mahaayaana Buddhism”, Indogaku Bukkogaku kenkyu ,vol.14, March,1966, pp.78-94.〈?...故名为藏。”[77]隐覆藏强调众生因位时,自性清净心为烦恼所覆,故不显现,但其体性与果位的“至得佛性”毫无差异。[78]虽然说如来性(藏)在“住道前时&...
恒清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244503.html
-
,哪怕在家人,在持斋期间也不能与合法配偶发生性关系;就出家人而言,当然应该终身严格地远离异性了。 [3] 吕思勉《吕思勉读史札记》丙帙《魏晋南北朝·僧徒为乱》,第977-7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芮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4644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