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65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曹溪唐禅“心性”义涵探究

      圆觉经大疏抄 唐宗密撰 卍续藏14册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 明郭凝之、圆信编 五家语录卷四  筠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 〔清〕日宜默玄契编 艺文印书馆编 禅宗集成13册  顿悟无生般若颂 唐神会撰 ...

    张国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3959971.html
  • 白莲宗析论(1)

    化七万之缁流,修十六之妙观,久无间断,未有不如所愿而得往生也。即今召赴德寿殿讲演净业大义,可赐褐蕃罗青界相金襕仙花袈裟一顶、金拔折罗环钩一副。”[14]  但《历朝释氏资鉴》记了子元这么多荣赐,诸如:...

    释印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4159972.html
  • 《红楼梦》的哲学架构——佛道合一的原型母题

    大小的可佩可拿”。[14]然后,携此石“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15]在这里,大士念咒书符、大展幻术,显然是将佛教和道教观念一体化、具体化和故事化了。这里将...反对成就事业、反对家庭的建立和扩大。  [13] 参照黄瑞云校注《老子本原?第42章》,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6月本。  [14] 《红楼梦》第一回  [15] 《红楼梦》第一回  [16] 《...

    Ming Li(博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1360000.html
  • 《新唯识论》研究·导言

    雄视诸侯的项藉即以“鲁公”为爵号而刘邦在进剿项氏之残余时亦因有所顾忌而顿兵于鲁地14。经学依其性相还可分为以孟子为代表的“诗书”系和以荀子为代表的“礼乐”系――前者近于今文派而后者则近于古文派。“诗书”...

    陈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1660002.html
  • 禅宗境界哲学的知识意义

    功夫”[14],学习者不知,仍进行知识性提问,于是教学者即不再从事知识性回答,而是从事直接锻炼的实证活动,是佛者,即是一时时不起分别心的心境清净者,因著心理的清净、无相、及不住,于是一切是佛,不起分别...第六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2年5月4日5日。  [14] 关于慧能无念功夫之意,参见拙作,同注10。 ...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1960005.html
  • 大乘大义章探究

    阿罗汉境界而不受三界烦恼束缚的菩萨道修行者的修行始点[14],至于其终点的佛存有者亦仍进行救渡活动,故而实亦无有此一仍执有主体自我存在意识之取证及涅槃之真实实际之可存在者。   参见鸠摩罗什之谓: ...舍止息,所观第一,更无有胜,不复畏受三界苦恼,是名为证。”页二四七。   [14] 参见鸠摩罗什言:“答:经直云证。欲令易解故,说言永证。证与所证,无有异义。《般若波罗蜜》中...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2560012.html
  • 法藏三性思想研究

    No.1873。)  (13) 法藏:《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二卷)(大正藏45,No.1874。)  (14) 法藏:《华严经义海百门》(一卷)(大正藏45,No.1875。)  (15) 法藏:...

    陈绍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2760015.html
  • 华严宗形上学命题的知识意义

    则无分齐,融无二相,同于真际,与虚空界等,遍通一切,随处显现,无不明了。﹍﹍若性相不存,则为理法界,不碍事相宛然,是事法界。合理事无碍,二而无二,无二即二,是为法界也。”[14]  法界就是现象世界的...117_118。  [12] 方东美,《华严宗哲学上册》黎明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1年,页118_119。  [13] 《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弘文馆出版社,1986年,页97。  [14] 《...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3260021.html
  • 楞伽经的知识意义探究

    不相妨。此非心识分别能知,以真如自在用义故。”[14]  此义即彻底打破色心二法之区别,佛法身既为一“智身”亦为一“色身”,“以智性即色故”,此即不从人存有者之知能之位阶而说之智身色身之区别者,而为...净法无我,入远行地,成就无量自在三昧,获意生身,如幻三昧,力通自在,皆悉具足,犹如大地普益群生。”页166。   [14] 《大乘起信论》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白话版,萧萐父释译,台北佛光出版社,...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060030.html
  • 论法藏对《大乘起信论》中“真妄和合”思想的探讨

    五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2001年5月,页179-239。  ───〈法藏《大乘起信论义记》及元晓与见灯的相关述记关于一心开二门的阐释〉,《中华佛学学报》第14期,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2001年9月...

    廖宫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160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