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70篇,用时4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依“一心开二门”之思想架构

    参看牟宗三先生之《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页95,台 北,台湾学生书局,民国79年。2 参看牟先生《现象与 物自身》,页30,台北︰台湾学生书局,民国64年。3 有关《大乘起信...

    尤惠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746845.html
  • 佛教中国化过程之研究

    佛教中国化过程之研究中华佛学学报第八期 1995.07 出版(pp.75-95) 李志夫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75 页提要 佛教之所以能传入中国,然后再将印度佛教中国化,有其内因与外缘︰ 其内因︰佛教传入中国前,中国本土思想,正值极盛而衰之低潮期;而且,社会、政治纷乱不已;继之,北方政权很少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故想藉佛教以绥靖社会民心。 其外缘︰汉代经营西域,...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846849.html
  • 紫柏真可禅学思想之研究

    ,1998年6月),页95~100。 页328 行,刚猛精进,律身严谨。他的教法也格外的严峻,对于弟子,不论僧俗,动辄棒喝交加,丝毫不假词色。真可“参须真参,修须实修”的强调,无疑的为明末...

    范佳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1746872.html
  • 晋王杨广和天台智者大师

    主持佛法,并催促说:“已别遣使迎延,愿预整归计。”[94]十一月十五日,杨广再遣亲信伏达往潭州奉迎[95]。但智 未加理会,于十二月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家乡荆州。一时“泮宫道俗延颈侯望,扶老携幼相趋戒场...释慧觉传》。  [20] [53] [54] [81] [83] [84] [86] [90] [91] [92] [93] [94] [95](103)(106)(111)(113)(117)(145)...

    袁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4046928.html
  • 教化修行责任

    契合佛心。   94、不念旧恶,才能化阻力为助力;不退道心,必能转烦恼为菩提。   95、社会问题何时了,净化人心最重要;七戒运动若遵守,何愁乱象不能消。一戒烟毒把命保,健康平安笑到老,拒烟反毒做得好,...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246974.html
  •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3)

    父死,“让国于叔,驰避本土”,游历西域各国。汉桓帝(147—167)初年,进入中国内地,在洛阳从事译经。至汉灵帝建宁年(168—172),20余年间,共译出沸经34部,40卷(《开元录》订正为95部,...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2847042.html
  • 释尊时期的分教和阿含经的集成之研究

    学,具威仪及行,为我分别说。”(T2, p95b)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讲堂,作如是论:诸尊!如世尊说《波罗延?低舍弥德勒所问》:“若知二边者,于中永无著,说名大丈夫,不顾于五欲,无有烦恼锁,超出...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647085.html
  • 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2)

    ;中国佛教,是一向重玄理、重证悟、重往生,与老年的心境特别契合。尤其是唐宋以后,山林气息格外浓厚……。[95]   就常情而论,老年人是非常畏惧山林生活的,是不敢奢求证悟...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947162.html
  • 识体理体两分与“一分无性”说

    性质这两个词的含 义,本来就有相通 ─────────────────────────── 注 1:详见《瑜伽师地论道伦记》卷54。 页95 ...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547268.html
  • 《论语》和《阿含经》透显的因材施教

    1993年1月),页77-95; 杨惠南,〈批判心 灵的升华:释迦的教育理想〉,《哲学评论》第16期(1993年1 月),页21-43:李志夫,〈大乘经教育思想及其方法之研究: ...

    蔡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747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