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诃止观》论持戒与止观关系之特殊性 141 第四节 小结 146 第五章 结论 147 第一节 天台论持戒清净之周备圆融 147 第二节 天台戒学尤重戒定慧融合之特色 153 第...
何名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82653608.html
-
例、观音15例、释迦牟尼50例,而弥勒为35例,在诸中造像中仅次于释迦,位列第二。隋唐时纪年造像情况,阿弥陀147例、弥勒15例、释迦11例、观音53例、同时又有卢舍那、多宝佛、药师等多种题材出现。&...147例。总之,龙门造像是相当典型地反映出中国佛教思想的内涵变化。弥勒是佛教传入后并得大发展时期到南北朝阶段人们最为信仰尊崇的佛像之一。虽然以后为弥陀净土的阿弥陀与观音在数量居先上所代替,但是自五代起,...
张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43855156.html
-
对立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外戚、宦官和士族官僚三大统治集团的长期斗争,至桓、灵之世(147—189)达到顶点,最终导致了黄巾起义(184),东汉皇权陷于全面崩溃。佛教在这种形势下,有了新的抬头。 但作为...12人。达标志着中国佛教开始了大规模的发展。译者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安世高和支娄迦谶。 安世高,本名清,原为安息国太子。父死,“让国于叔,驰避本土”,游历西域各国。汉桓帝(147—167)初年,进入中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4855696.html
-
像的佛传图 140 五、 完整八相图的出现 143 六、 密教风格的八相图雕刻 144 贰、 印度之外的八相图 145 一、 龟兹 146 二、 日本 147 三、 西藏 147 参、 ...
蔡睿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33059349.html
-
147页。 [7]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石经楚山和尚语录》卷之七《杂著法语》,参学门徒祖裕集。 [8] 《西斋净土诗》卷上,蒲益:《净土十要》,中国庐山东林寺印经处,第151页。 [9] ...东林寺印经处,第147页。 [22] 云栖祩宏:《皇名僧辑略》,《卍续藏》第84卷,第361页中。 [23] 《云栖遗稿》卷2《答袁沧孺治中广晏》,《明嘉兴大藏经》第33册,第128页下。 [24] ...
王公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0359988.html
-
147)在闽中发展兴盛以及福建禅宗青原禅系对南岳衡山禅宗辐射。 在南岳衡山发展起来的两大禅系中,南岳怀让禅系率先向全国辐射拓展,福建则是南岳禅系辐射的第一个区域,其辐射拓展首先是通过怀让的弟子马祖道一...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第147~156页) [1]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2] [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第六《江西道一禅师》。《中华大藏经》第74册,...
王荣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04460291.html
-
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梵文藏经翻译成语言流畅、义理明析的汉文藏经。要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梵汉兼通、佛理娴熟的通人来从事这一翻译工作。而于东汉桓帝建和初年(147)辗转来华的安息国僧人安世高就是这样的一位译经...,文殊地位最高,智慧第一,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一个美好印象。 总之,在中印度僧人摩腾、竺法兰于东汉永平十年(67)把佛教传人中国之后,经过80年,有安息国僧人安世高于东汉桓帝建和初年(147)来到洛阳,...
崔正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2360545.html
-
刊本相校有异文。 Дx17439,存26行,行17字。起“日飚陀和”,讫“其有众”。经见《大正藏》第8册第147页B栏1-26行。 Дx17437,存16行,行3-18字。起“生蒙值光”,讫“反震动”。经见《大正藏》第8册第147页B栏26行至C栏14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九“人法界品”第十四之十六 佛驮跋陀罗译。同经存Дx16812、Дx16908R。经文不可直接缀合,...
邰惠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2415978737.html
-
第五章 不思议圆妙三谛 147
第一节 三谛义147
第二节 三谛思想的渊源148
一、公元四至八世纪的二谛思想149
二、“二谛义”的流派149
三、传统“二谛义...
曾荣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35381710.html
-
初传东土以来,汉民族对佛法的认识,除了受僧侣行为及其弘化活动之影响外,具体接触佛教思想乃在于佛典之汉译。佛教自西元一世纪初,传入中国。大约在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才开始有佛经的翻译。关于忏罪思想的经典,则早在译经初期即陆续传译。例如《阿阇世王经》(译于147-186年间)、《舍利弗悔过经》(译于148-170年间),根据目前现存最古的经录,僧祐撰之《出三藏记集》记载:魏文帝时,支谦于吴主孙权黄...
释大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844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