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6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國佛教的思惟發展(2)

    ,不論在自覺與不自覺之間,自然地而使佛教轉化了,轉化為中國思惟的佛教了。當然,中國的思惟,也正由於佛教之傳來,纔使它成熟[88],這從以上的論述的情形看,便可獲得證實。在發展的階段上,天臺和華嚴,走向...文字之批評,則不免落於「直覺」的批評。   [88] 漢學家福爾克Alfred Farke)說:「中國人的思想,可說是由佛教始被訓練,始臻成熟。」誠哉斯言!見福爾克著:Geschi chte der ...

    張曼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344303.html
  • 實在與知識

    可感觀的,抽象的性質。這是現象的或經驗的實在[88]。  上述即佛教邏輯學家所設思的兩種實在,一為反映在純粹感覺中的終極或絕對實在,另一為條件化了的或經驗的,反映在一客觀化想像中的實在。  只要與實在...86] Ksana=Svalaksana.   [87] paramārtha-sat.   [88] Samvrtti-sat.   [89] Tsp, P. 274 Pyāramparyena ...

    張尚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344304.html
  • 孔维勤:宋释永明延寿之理事观(2)

    ,了知一切法,自性无所有,如是解诸法,即见卢舍那。[88]  如是理事相成,以真如不守自性故,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依理成事,事能显理,识智明事法而显理性,缘成理事无碍。因此理事相成二门: “依理成事门...  [83] 大正藏册四八,页四八二上。   [84] 同上。   [85] 大正藏册四八,页四八二中。   [86] 以上见大正藏册四八,页四八二下。   [87] 同上。   [88] 大正藏册...

    孔维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444306.html
  • 格義佛教思想之史的開展(1)

    、曇壹、曇貳、法和等多人,皆屬格義家,可謂極一時之盛[88]。道安、慧遠二人也可列入格義學派的人,然而他們的地位特殊,其對格義的態度也有點不同,故把他們分開來在下面敘述。  六、道安與格義佛教  釋道...

    林傳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3944344.html
  • 格義佛教思想之史的開展(2)

    ,支道林分判,使三乘炳然」。   [86] 參看上(註 75)所據一文。   [87] 參看宮川氏『六朝宗教史』四八頁。   [88] 參看『高僧傳』卷四--卷九,「義解」各傳。   [89] 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4044345.html
  • 禅与诗画

    85),诗是一切艺术的超越(注86),诗是一切学问艺事的根本(注87)。吴雷发曾说:“山谷谓俗不可医,余谓好诗乃俗人之乐”(注88),又说“夫诗可以医俗,而所以医诗之俗者,亦必有道。盖其俗在心,未有不俗...

    邢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1244416.html
  • 欧美学界大乘佛教起源地之探讨及其论评

    。在这个节骨眼上,Lamotte 需要的是建立一套周  备的诠释基架,既能含  页 88  此,最可行的办法还是纯依字面来解释这儿提到的方向。特  别引人一探其详的是,这儿涉及的经文段落到底以何等方式...

    蔡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244446.html
  • 古奥义书(Upani?ads)与初期佛学关于人的自我(Self)概念之比较与评论

    Publishers, 1972), p.88; Oldenberg, Hermann. Tr. by Shridhar B. Shrotri. The Doctrine of The Upani?ads ...认知五取蕴为无常变易。此方为正确之认知。[88]当人能如实得见五取蕴之苦、五取蕴之产生、人的苦之灭,其人已不再有生死之染污(āsava,漏)。[89]此外,由于六种感官、其六种客体及六种认识作用之彼此...

    林煌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344505.html
  • 東初老人有關「佛教與中國文化」之撰述析論

    比,會發現寶卷「無論是描述,或是詞藻方面,都不及變文來得光采、生動、活潑。但在敘情上,寶卷卻是一片真情流露,最能感人的故事,演唱起來,很容易感動聽眾,並且也很容易收到宣傳的效果。」(頁88)這是一個...

    黃國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1544712.html
  • “学空不证”之研究

    出版社,民国七十六年四版。  6. 厚观法师〈《大智度论》中的般若波罗蜜〉,恒清法师主编《佛教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印顺导师甚秩华诞祝寿文集──》,台北东大图书,中华民国84年4月p.88~136。 ...三乘的共与不共般若。详阅厚观法臣〈《大智度论》中的般若波罗蜜〉,恒清法师主编《佛教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印顺导师九秩华诞祝寿文集──》,台北东大图书,中华民国84年4月p.88~136。 ...

    释如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345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