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658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瑜珈菩萨戒》要义

    不会对戒律有所违犯。所以说,我们要领会戒律的精神,辩护的作用是为了使还事实以本来面目,若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不应盲目为之。  14、不行楚罚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应以种种辛楚加行猛利...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05966846.html
  • 戒律的名称及作用

    如我,离欲恶不善法,乃至初禅具足住,若日、若夜、若日夜。”14  凡夫心是有粘性的,拥有越多,就越容易产生贪著,也就离解脱越远。所以,除简单的物质生活外,佛陀还要求弟子们保持单纯的人际关系。原始僧团的...

    济 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15366883.html
  • 印度中期中观思想家的佛身──以月称和清辨为中心

    1929)p. 545f. 对此的说明。   [14] 加持adhisthāna(byin gyis rlabs or byin gyis brlabs)、梵语之义为“居住”、“停留”、“支配”等,与佛...彼人、于彼时、行彼[当为之事]。”又,可参照山口益博士的日译(山口1966 p. 157f.)。   [67] 梶山教授认为此二经典在西元100年左右已经存在。梶山(1995)p. 12f.、14f.。...

    释见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1167008.html
  • 以《宗镜录》为例论永明延寿对唯识思想的摄取

    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 [14] 此中“摩诃衍”即“大乘佛法”之义。此段落是全论的纲领,用图表示就是:   心真如门   法 ( ...,《神会和尚禅话录》第 119 页。   [13] 《神会语录》 ( 杨曾文据铃本版重校 ) ,同上书第 67 页。   [14] 高振农校释《大乘起信论》,中华书局 1992 年版,第 12 页...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2867027.html
  • 瑜伽行派之「无种姓」思想初探——以《瑜伽师地论》为中心

    的世亲释,在汉地也有三译:(一)、陈.真谛译,(二)、隋.达磨笈多译,(论释中亦含有本论),(三)、玄奘译。以下就论释中无涅盘法的相关文献作一探讨。  陈.真谛译《摄大乘论释》卷14云:  无涅盘性,...七十七年四月十五日发行,pp.14~18。  2.望月良晃着,〈一阐提再考─「分别邪正品」を中心に─〉,《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三十七卷第二号,平成元年三月,pp.57~63。  工具书:  横山纮一着,《...

    释长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50867076.html
  • 南诏观音佛王信仰的确立及其影响(1)

    关系,而且与内道场有密切关系,因此南诏义学僧即儒释阶层的出现,也当在贞元十年以后至会昌四年以前(793—8/14)。  南诏佛教与唐代内道场的兴废有密切关系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为皇帝灌顶。大理...

    侯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72267188.html
  • 评《敦煌新本<六祖坛经>》

    。今言禅者,见本性为禅。所以不教人坐身住心入定。若指彼教门为是者,维摩诘不合诃(呵)舍利弗宴坐。”可比证。  (14)15页:“善知识,又见有人教人坐看心净,不动不起,从此致功。迷人不悟,便执成颠倒。...

    邓文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75867222.html
  • 《大乘起信论》的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1)

    为进路整体地建构《起信论》自己的大乘思想  一、心真如的意义  以下说“心真如”的意义,[[14]]  心真如者既是一个主体的境界,又是整体的总原理,它是一个以境界的状态说的存在的本体,这一个主体境界...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0367297.html
  • 《大乘起信论》的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2)

    一切法。此义云何?以是二门不相离故。”  [14] 页五七、五八。“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0467298.html
  • 永觉元贤援禅辟儒道的基本哲学问题探究

    ,则一理浑然而已,岂有动静哉?……”  太极概念首出庄子【注[14]】,但为易传哲学载用而发挥之【注[15]】,原为一宇宙论问题意识下之最高存在根源,本身可以以动静之作用化生万物,但是禅师认为周子之...之形上学概念的术语使用义涵。  [14] “夫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语出庄子大宗师。  [15] 参见“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大业。”语出...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566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