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282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梁武帝受菩萨戒及舍身同泰寺与“皇帝菩萨”地位的建立(1)

    有关梁武帝亲受菩萨戒的史实,先摘录如下: 《南史》〈梁本纪〉: 天监十八年夏四月丁巳(八日),帝于无碍殿受佛戒,赦罪人 (注13)。 《梁书》卷二〈武帝纪〉...

    颜尚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1848963.html
  • 宗喀巴的密法思想与著述(1)

    QQ3187408462007-2-13 17:23:03 礼敬布达   1408年,宗喀巴居色拉曲顶,明永乐帝所遣册封扎巴坚参为阐化王的使臣抵藏,请他进京传教。宗喀巴上书辞谢趁夜出走,于惹喀扎闭关...丰收;从此速成金刚持;普愿世界和平;正法永住;上师安逸六时吉祥。QQ3187408462007-2-13 17:23:22 礼敬布达   密教主张依靠手印证达“心寂”法,手印有多种多样,除了明妃等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2549104.html
  • 当代如来藏学的开展与问题(1)

    西方学者只能以藏文译本或英文译本 理解《宝性论》。 13 Journal of the Bihar and Orissa Society XXI, p. ...

    杜正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5949170.html
  • 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之统一 —本愿即心持名念佛的提出

    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  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之聚13 。  此外四十八愿之第十一愿亦云:“住定聚,必至灭度14 ”等,皆是众生往生后住于不退转的经证,也同时是许多众生的生命需求。因此...业障、报障、烦恼障三者。  12《大正》卷12页341中。  13《大正》卷12页272中。  14《大正》卷12页268上。  15《大正》卷26页41中。  16《大正》卷26页42下。  17《大...

    法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349180.html
  • 禅净双修的类型及其理论基础

    暗地抟量,随语生解便谓本无净土,不必求生13   (4) 清道沾,净土旨诀,说:但近代参禅不得旨者,每执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之说,不信此净土法门甚至广煽邪说,教坏人家男女,不惟自误,亦复误他14   (...   13 引见:卍续藏,台北:新文礼出版公司(影印),册108,页0780,上   14 引见:卍续藏册109,页0180,下   15 引见:前书,页0549,下   16 清彭际清,重订...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449184.html
  • 宗舜法师:《阿弥陀经》夏莲居会集本商兑

    大师说 灵岩山寺印行《净土十要》本   12、《阿弥陀经通赞疏》唐窥基大师撰   13、《阿弥陀经义疏》宋智圆法师撰   14、《阿弥陀经义疏闻持记》宋元照律师疏 戒度法师记   15、《阿弥陀...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1049203.html
  • 煮云法师的佛教经验与佛教事业

    结识的社会人脉关系而被释放。没有人事背景的真华法师就在第一次征兵时被抓走了,来到台湾当了好几年军人才得以退伍,重新披上袈裟。[13]   页281   而1950年,煮云法师得以跟随驻在普陀山的军医... 同注2,页93。   [12] 同注2,页223~页225。   [13] 同注2,页200~页206。   [14] 同注2,页221。   [15] 同注2,页239。   [16] ...

    丁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349231.html
  • 大乘菩萨道与儒家伦理

    12] 已通达真如法界,依二空所显真如而修,  页322  十地菩萨所修在于对治十种无明显法界十相。[13] 因此,对于染净问题,安置了阿黎耶识来作说明,认为阿黎耶识为一切法之依止,且认为若无...。”(《大正藏》册31,页123中)又云:“若菩萨如此入初地,已得见道,得通达入唯识。”(页123下)  [13] 如《摄大乘论》云:“云何应知以此义成立诸地为十?为对治地障十种无明故,于十相...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449233.html
  • 李通玄的东方智慧论──《新华严经论》札记

    ,所设教为阴。(卷13)   所说阴阳虽有主伴,但关键是在缺一不可,只有真,没有俗,不能“成济”,只用佛教教义,不用世俗观念,不能“利生”。所以要既真...

    潘桂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549237.html
  • 安宁疗护的佛教用语与模式

    10颂:若生命的法则是依缘起论,则生死之结果不能说即是众多条件(五蕴),但是亦不能说与众多条件(五蕴)绝对不同。所以,生命之真理不能说是断灭性,亦不能说是恒常性。[13] 以上这些“不即不异...[13] 若法从缘生,不即不异因,是故名实相,不断亦不常”。《大正藏》册30,24a。印顺(1952,p. 343)。   [14] Rahula 1985,pp. 68~75(中译本《...

    惠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649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