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四种、五种12、七种13、十种14、十二种15、三十二种 16因缘说。今将《劝发菩提心集》中所论及的四种因缘说列举如下。 1.总标 菩萨发心,由四种缘、四因、四力。 当知菩萨最初发心,由四种...
慧沼大师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0068455.html
-
地论》卷第三十五.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发心品第二〉(大正30.482a7~b14)、卷第四十五.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二〉(大正30.543b17~c6)。 ...
传道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0168456.html
-
《大集经》第十二分,今依《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第十二之一〉 14所说,语译如下: 舍利弗请教无尽意菩萨说:“善男子!希望能慈悲为我阐明无尽法门。”无尽意菩萨于是对舍利弗说:“舍利弗!初发无上菩提...
慧沼大师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0268457.html
-
世受,是名后报;以过次世,故名为后。”14此即说明业报贯通三世:现世作善、造作恶业,现世即获福报或受灾殃,称为“现报”。今生作善、造作恶业,至来生方获福受殃,称为“﹝来﹞生报”。今生作善、造作恶业,...
慧沼大师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0268458.html
-
进趣向涅槃道。”14此中所说之示教利喜,分述如下: (一)示:即显示人之善、不善,事之应行、不应行,或分别生死与涅槃,三乘与六波罗蜜等内涵。 (二)教:即教导众生舍弃恶业,广行善业。 (三)利...大正藏》第12册,页1041a。 12.《大正藏》第1册,页14b。 13.《大正藏》第9册,页25b。 14.《大正藏》第32册,页578c。 15.《大正藏》第34册,页841a。 ...
慧沼大师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0468460.html
-
胜解行地(三贤)的菩萨犹往恶趣,故初地为不退位14。《大乘庄严经论》卷二〈发心品〉也指出,发心有信行、净依、报得、无障15等四者。此中信行,即胜解,乃在胜解行地所发起。唯识派诸论认为胜解行地是指见道入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0568461.html
-
优势14,所以印老的佛教思想仍预留不少空间,足以让后人好好发挥,做到所谓的“继承与批判”。严格说来,这几篇文章不能算是为印顺法师的思想做辩护(这也不是我现在能力所及的),只能算是表达我对他思想的理解,...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1368471.html
-
缘而后有者。故知有非真有。有非真有虽有不可谓之有矣。不无者,夫无则湛然不动,可谓之无,万物若无,则不应起,起则非无,以明缘起,故不无也。14 这里,论主反复解释“有无”问题,都是为了显示一个道理——...
善 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0168499.html
-
Dasein”译 为“缘在”的理由,作者陈述于题为“‘Dasein’的含义与译名——理解海德格尔《在与 时》的线索”一文中,见《德国哲学论文集》第1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35-5 6页。
...
[lxi] 《道德经》,第25章。
[lxii] 《道德经》,第1章及第2章。
[lxiii] 《道德经》,第5章。
[lxiv] 《道德经》,第14章及21章、25章。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4968546.html
-
道宣《续高僧传·僧达传》,《大正藏》50册。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册,第十一章,中华书局出版。 《维摩诘经》卷上,《大正藏》14册。 《六祖坛经》,《大正藏》48册。 明大佑《净土指...
白正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3168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