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65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星云大师与人间佛教全球化发展之研究

    (缘起之道) 12、宗教观(信仰之道)  13、生命观(生死之道) 14、知识观(进修之道)  15、育乐观(正命之道) 16、丧庆观(正见之道)  17、自然观(环保之道) ...

    陆 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71869454.html
  • 地藏道场九华山

    ,但作为九华山诸峰之一的“九子峰”则仍依旧名不改。  峰之外,九华山又有16岭、14岩、22石、12洞、18泉、10溪等。岭之著者如神光岭,在平 田冈下、新罗僧地藏塔前,相传地藏寂后于此起塔而现圆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75469493.html
  • 佛教的历史存在与现代反思

    》称他:“禀持法戒,以精勤著称,讽诵群经,志存宣法”。他译的经全屑大乘佛学,正是他开创了大乘般若学在我国的存在,他从桓帝建和元年(147年)至灵帝中平(184~189年)止,译佛经14部27卷(或作...

    余树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1469525.html
  • 《金刚经》玄奘译本对罗什译本的补正作用

    ;当为公元14年。其二认为在释迦如来灭后的一千年中,有个前五百年和后五百年,此后五百年当为公元14年至514年。其三以释迦如来灭后的第一个五百年(前486~前14年)为前,第二个五百年(前14~公元...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5669572.html
  • 台密的主要修持仪轨(1)

    一七日,或二、三七日(14天或21天),乃至一年。若受戒者始终未见“佛来摩顶”或看到佛的“好相”,则“虽忏无益”,表明旧戒已失,应当增新戒。   受戒人若曾犯四十八轻戒之一,可用“对悔”的方式,对着...

    朱封鳌 等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3369607.html
  • 止观在中国佛教初期弥陀信仰中的地位

    No.31,在“音译语”中有二处云:“须摩提  sukhAvatI ”。(注 14)从以上的资料得知,将  sukhAvatI (殊卡跋提 )音译为须摩提,音声上相似,但...Dictionary, P.597a  ?注 14:大正藏索引 No.31,P.206a, P.666d.  ?注 15:见考藤田宏达,《原始净土思想?研究》,已详  尽的讨论此问题,东京:岩波书店,...

    释道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22869825.html
  • 佛法的今古对话:从“废除八敬法运动”论教义的解释

    连同样尊男卑女的中国传统伦理都不能见容的事。比方说,在《红楼梦》中,宝玉出家时年仅三十,但居然要接受七十岁老祖母的顶礼,这还有没有伦理?有没有体统?[14]”  Meddānanto比丘在《佛历第一年...13] 《千载沉吟——新世纪的佛教女性思维》以下简写作《千载沉吟》。  [14] 释昭慧,《千载沉吟》,页210。  [15] Meddānandho Bhikkhu Ph.D.,hedgerd ...

    萧贞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25169834.html
  • 佛教的“如来藏 ”思想与婆罗门教的“我”的观念

    于阿特曼。”【6】(P.488)这种“大我”通常也被称为“梵”(Brahman)。《歌者奥义书》3,14,1中说:“这整个世界都是梵。”【6】(P.727)《白骡奥义书》(!vetq1vatara ...

    姚卫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25269835.html
  • 荒木见悟著,连清吉译:〈“新版佛教与儒教”的撰述意图〉

    论”(裴休撰,〈圭峰禅师碑铭序〉,《全唐文》卷七四三所收,光绪刊本,14b)的非难,也是当然之事。因为经典权威的复苏,是标举“不立文字”之禅宗的死活问题。虽然如此,“教禅一致”之新的宗教哲学于佛教界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35469891.html
  • 论天台圆融哲学的功用性

    众生潜在的修行实践的能力开显,即是“资成轨”。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三因佛性属“性德三轨”,而三轨之证果则属“修德三轨”。[14]   再其次,三轨与佛法界的十如是(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相应证果。   [13] 见《大乘法苑义林章》,《大正藏》册45,no.1861,页344中。   [14] 《法华玄义》,《大正藏》册33,页742下。  [15]《法华玄义》,《大正藏》册33,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41169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