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愿往生,所以也并不等于往生西方净土。而中国佛教,说到“净土”似乎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说到“往生”,就是往生西方。“这表示了中国佛教界,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信仰的普遍、深远”。(16) 十方净土虽多,...‘正直舍方便’的精神,阐扬佛法的真义,应用有利于人间,净化人间的方便。希望诚信的读者,从印度佛教思想的流变中,能时时回顾,不忘正法,为正法而怀念人间的佛陀!”(20) 作于澳洲...
菩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43139613.html
-
放生池。师八十诞辰,又增拓之。合城中上方、长寿两池,岁费计百余金。山中设放生所,其救赎飞走诸生物,充牣(16)于中,众僧减口以养之,岁约费粟二百石。亦有警策,守者依期往宣白,即羽族善鸣噪者,闻木鱼声,...岁岁可知已。师生平惜福,尝著三十二条自警,垂老自浣濯、出溺器,亦不劳侍者。终身衣布素,一麻布帏,乃丁母艰(20)时物,今尚存,他可知已。 总师之操履,以平等大悲摄化一切,非佛言不言,非佛行不行,非佛事...
憨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3240212.html
-
13、二空:我空(悟五蕴无我的真理),法空(悟诸法缘生性空的真理)。 14、二障:烦恼障(障碍涅槃),所知障(障碍真知之智)。 15、二乘:声闻乘,缘觉乘。 16、三乘:菩萨乘与...无漏学。) 20、三身: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应化身。 21、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22、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 23、三慧:闻慧,思慧,修慧。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3441326.html
-
即采用宗密对心所作的四个层次的区分,“前三是相,后一是性,性相无碍,都是一心。即第四真心以为宗旨。”[16]这正是宗密第八条理由中的内容。他反复阐述顿悟渐修,基本的思考,也和...,渐修渐悟,顿悟顿修。依解悟的标准,有顿悟渐修,引宗密的观点解释顿悟渐修,“必须顿悟自性清净,性净解脱,渐修,令得圆满清净究竟解脱。”[20]分析的结论是:“若未悟...
董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5941501.html
-
归依不退转,大悲菩萨僧。归依三宝竟,终不更归依。[16]
这时的“三归依”是当作一种“戒”来受持的。从上文也可以看出这种“三归依&...。[20]而这种态度,在十世纪中叶就表现得比较突出。如宋初施护等译出的《佛说秘密三昧大教王经》[21]以及同时代的法贤所译的《瑜伽大教王经》等,就把供养承事阿阇梨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如该经的卷一说:...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4941637.html
-
同仁指正。
一、佛教在吐蕃传播的历史根源
考古学资料告诉我们,迄今在西藏“共发现旧石器地点5处,细石器地点28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地点20余处,吐蕃时期墓葬20余处近两千余座&...ldquo;空明觉了”之中。由了知此心性本来无生无灭,具足一切功用;安住在这种见解上,远离一节善恶分别,渐次消灭一切无明错觉;最后证得永离一切戏论的究竟法界,就是修此教授所证的果德。[16]
...
李尚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1541669.html
-
兴旺。这里的渡口早已不用牛皮舟了,而是改用先进的电动轮船,我们与船主商谈在藏历初二将来此包船,船主虽不想在初二开船,但见高额的包船费也就答应初二12时来此等我们。姐德秀离山南还有20-30 公里,我们便...高超。 寺庙中的“阿珠”忙着准备初一的法会,这是一个象征吉祥的日子,更何况堪布仁波切的到来为次仁降寺初一的法会增添了许多光彩。“阿珠”措成桑木是堪布的侄女,芳龄16,弹得一曲动听的六弦琴。我们...
霍尔·努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4041697.html
-
针对此点给读他的颂文的人以明确告诫,在17章第20颂清楚地写着空性不同于断灭,既然大师本人已说明空性并非断灭,后来者就没有必要再试图强加以虚无主义的见解。
在声明空性不是断灭的同时,大师即刻又声明空...的教诲而阐释其空义。David kalupahana教授也已指出,定义等同于中道义,而定义又是对这部经的阐释[16]。
经中说普通人的观念不是落于“有”边,就是落入“无”边,而佛教则不落二边,行于...
法光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2743460.html
-
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16],又《涅槃经》中也提道:“食肉者,断大慈悲种”[17]。
中国僧人素食亦和笃信佛教的梁武帝有密切的关系;公元511年,梁武帝颁布《断酒肉文》,令天下所有僧尼不得食肉...何沙门释子夜食?我等在家人尚不夜食,此辈失沙门法,何道之有?” 佛因此制此戒。[20]
从以上的制戒因缘来看,释迦牟尼佛制定不非时食戒的目的是要让僧人少欲、一心在办道上、也减轻居士的负担。
至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2843461.html
-
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14]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15]无色,无受、想、行、识;[16]无眼、耳、鼻、舌、身、意;[17]无色、声、香、味、触、法;[18]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19]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20]无苦、集、灭、道;[21]无智,亦无德。[22]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23],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0944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