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28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晋王杨广和天台智者大师

    政治地位不如往昔,杨广也“引为学士”[40]。释家史料也记“隋开皇十年,炀帝镇于扬越,广搜英异,江表文记,悉点收集”[41]。杨广还赞助潘徽等江南诸儒编成《江都集礼》一百二十卷[42],对江南士人崇尚...杨广则再三恳请,执弟子礼甚恭,智 “三辞不免”[55],最后终于勉强答应前往江都。行前,智 “仍求四愿”,提出了四项前提条件。其一为“愿勿以禅法见期”,即请晋王不要期望过高,不要指望传授禅法。其二称“...

    袁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4046928.html
  • 百年佛学研究

    的这三支“研究的路向”,到了 一九七八年后,就被彻底打破了。41从现在的中国佛学发展的路向来看,第一支(包括《大乘起信论》的研究)基本偃息,不再成为“第一研究步骤”。近年来虽有所转机,主要在佛教界里有...研究,其效果是显明的。55此外,近二十年来,中国大陆创办了不少以研究宗教学为宗旨的研究所,其中有很多都是以研究佛学为主要任务,这也是一个值得称赞的新气象。现在这方面的材料尚无专人搜集,但至少应在三十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4446937.html
  • 教化修行责任

    及包容治之;诽谤贤明者,应以赞叹及歌颂治之;自赞毁他者,应以惭愧及自责治之。   41、圣贤,耳里听到的,都是众生求救的声音;圣贤,手里做着的,都是福利社会的事业;圣贤,眼中看到的,都是净土美好的风光...以般若的智慧,圆满他人的自在人生。   54、想要千人头上坐,先在万人脚下行;唯有先作众生的马牛,才能成为最佳的龙象。   55、发愿作一只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发愿作一支画笔,彩绘世间,增添美丽...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246974.html
  • 般若波罗蜜初探-以《大智度论》为主(1)

    :  般若的修学是非从闻、思、修入手不可的,而广泛诠解此三慧可说即是十法行,[41]闻、思、修乃是依世俗谛而诠显,却也是达到胜义谛不可或缺的所依与所缘。在闻、思、修的习学程序中,可能产生的偏执与流弊,...大乘的殊胜,故要分野菩萨不共二乘的般若波罗蜜,可从菩萨如何证得无生法忍,得到最好解答。从菩萨初发意至坐道场,《大智度论》提及二道、五菩提的修学次第,[55]无生法忍是二道---般若道及方便道的分隔界标。...

    释安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846995.html
  • 原始佛教、根本佛教、初期与最初期佛教

    著作中也用了"early Buddhism"一词41。这些用例之时代都比姊崎正治1895年使用“原始佛教”一词为早。笔者认为︰近代日本学者研究巴利经典,深受欧洲学者的影响,以上这些用语日本学者未必没有...应是首见于上文已提及T. W. Rhys Davids的1881年著作中。他在1908年的著作"Early Buddhism"中也用了"original Buddhism"一词55,但这个用语早在...

    王开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2347035.html
  • 无著的唯识思想

    意根恒缘阿赖耶识为其境界,执我及慢,高举行相而起。”B40   “复次,前说意识依染污意生。意未灭时,于相了别缚,不得解脱;若意灭已,相缚解脱。”B41   “又即此识(阿赖耶识)于一时间或与...”即符合对象的唯一的认识;事实上,如果不对虚妄分别加以对治,人的认识并非无颠倒;所以对象并不真实。B55   三种胜智随转妙智,是从三种禅定境界来说明唯识无境的:菩萨在修持净虑使心自在时,可随着...

    徐绍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947067.html
  • 回鹘人的佛教写经

    给我们手头掌握的那份一直无法定名的粟特语残卷一个提示,该残卷的题目似乎是δs'syr'krtyh,即“十善业”之意。[41]看来,这一粟特文写卷应是一部与回鹘文《十业道譬喻鬘经》类似的著作。  在回鹘...一切大乘教法的汇集,对于偏重大乘的中国佛教各方面的影响都很大。史称“东国最重般若”,既当基缘于此。  孔泽已对众多的《大般若经》文献资料进行了细心的提纲携领式的报告,[55]迄今为止只有两件古回鹘语译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5147098.html
  • 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1)

    Harrison, p.55。另外,宇井伯寿在〈初期的大乘思想〉一文中表示:大乘佛教之兴起一事不甚明白,可说是理所当然的(收入《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册98,页17)。山田龙城在〈大乘佛教的兴起〉一文中也认为:由于...试图将自己置身在一个最深刻的意义中。[41]   3. 大乘佛学之观点   前文已经很明确地指出,人类心灵深处普遍具有“渴望无限”、“追求超越”、&...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947161.html
  • 中国佛教的译场组织与沙门的外学修养

    云集”[10] 的方式。虽然锡予先生对安公何以采此方式未有交代,而仕邦则有如下的看法:梁释僧祐(445~578)《出三藏记集》(以下简称《祐录》)(《大正藏》册55)卷13〈安世高传〉略云:  安世高...著之中,如释僧肇(384~414)的名著《肇论》,内中便引述了《论语》、《老子》和《庄子》中的话。[41] 然则其他僧侣所撰佛经注疏,亦难免有此现象。可惜仕邦向来不  页125  治有关思想的题目,亦...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047261.html
  • 王畿与佛教

    保证。牟宗三先生也曾在其《圆善论》中直接基于康德的思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40在此,我们无需对康德以及牟宗三有关“圆善”问题的不同解答加以分析和检讨。41需要指出的是,牟宗三以“自由无限心”保证道德与幸福...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55俗语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也一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3947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