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在《敦煌学大辞典》中也竟然没有关于“千佛”画的解释说明。甚至可以说长期以来,在敦煌石窟艺术的研究中,对于绝大多数洞窟壁画(几乎是每窟皆有)中均可以见到、在敦煌洞窟壁画中占据着较大比例和地位的...Government of India,1931. [13] 《敦煌学大辞典》第81页。 [14] 贺世哲《敦煌莫高窟北朝石窟与禅观》,敦煌文物研究所编《敦煌研究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
沙武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3950113.html
-
可以归入画稿类粉本画稿,似乎有些勉强,因此还是以“画稿”对待,当大致不误。虽然后有姜伯勤先生[13]、胡素馨女士[14]均仍以“粉本”统称敦煌画稿,由于考虑到“粉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分别为本来意义“...一,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3页。 [2] (宋)张舜民《画墁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3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55-179页。另见陈高华《隋唐画家史料》,文物...
沙武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3950114.html
-
于作者之另一大著《画 》。[12]而在敦煌邈真像与写真肖像绘画艺术方面研究,用功最勤和贡献最大者当属姜伯勤先生,《敦煌的写真邈真与肖像艺术》一文是先生奉献给学界的一篇经典性著作。[13]此外对这一...敦煌白画》第21-16页。 [12] 饶宗颐《敦煌白画导论》,《画 》,时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台北。 [13] 姜伯勤《敦煌的写真邈真与肖像艺术》,《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中国...
沙武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4050116.html
-
身上的具体生命的首要法门,僧睿因此说道: 页75 “禅法者,向道之门,泥洹之津径也。”[注13] 睿公虽然明白禅法是向道之初门,但他也看到当年道安为求般若妙智时,因不知大小乘之别,以致以小乘禅而... p65.a [13] 大正藏 V55 p65.a 页98 [14] 大正藏 V [15] 大正藏 V55 p65.a [16] 大正藏 V55 p65.b [17] 大正藏 V55 p...
涂艳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0050144.html
-
西方三圣坐像);(9).真身观(观阿弥陀佛的报身);(10).观音观(观察观世音菩萨色相);(11).势至观(观大势至菩萨色相);(12).普观(观自己生于极乐世界莲华中);(13).杂想观(观阿弥陀佛...
清净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0250152.html
-
功德伏願上祝今上皇帝聖壽無窮文武百官 僚常居祿位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共見慈尊同成佛果」的迴向文 (註13)。同一著者的著作為何有如此出入﹐這委實令人費 解。當然﹐這... (13)十一面經疏 一卷 失 (14)四分律決問 二卷 失 ...
楊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1250176.html
-
即是后边身,身尽于后边,即不得不取正觉。若不得不成,何故菩萨有自誓不取正觉者。自誓之言,为是变化形,为真法身乎?若变化形者,便是权假之说。若是真法身者,数有定极,即不得有自誓无穷之言也。”[13]
...不受证。三说各异,义可闻乎?”页一五六。
[10] 页156。
[11] 页156。
[12] 页158。
[13] 页73。
[14] 参见慧远之问:“又问:证与取证,...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1450181.html
-
(13) 第三座 自他相换(14) 第四座 大悲(15) 第五天: 第一座 取(16) 第二座 慈(17) 第三座 舍(18) 第四座 菩提心(19) 第六天: 第一至四座以菩提心或余...
格桑嘉措格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2450197.html
-
应该只谴责我爱执的心。通过这样的修持,一切过患的根源——我爱执,就会慢慢地减少并最终消除。 13.爱他的义利 我们在前面生起了对一切如母有情的悦意慈心,现在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培养珍爱心:把一切有情看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2450198.html
-
小乘名佛子。」參考《大正》47,頁0612c。 宬月稱論師造,法尊法師譯,《入中論講記》頁13,(台北:慧炬,2002)。 尃薩迦耶見,即五惡見之首,或譯有見,或譯身見,或譯壞聚見,眾生於五蘊中執...│44,(台北:慧炬,2002)。 扆《華嚴經探玄記》(卷17),《大正》35,頁0432b。 拲《十住毘婆沙論》(卷13),《大正》26,頁0094b。 挐月稱論師造,法尊法師譯,《入中論講記...
陳漢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3950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