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24) N16《善生经》(D31) N17《清净经》(D29) N18《自欢喜经》(D28) N19《大会经》(D20) N20《阿摩昼经》(D3) N21《梵动经》(D1) N22《...) N29《露遮经》(D12) N30《世记经》(D--) N--《摩呵梨经》(D6) N--《阇利经》(D7) N--《须婆经》(D10) N--《大念处经》(D22) N--《...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2647813.html
-
29即:擇滅、非擇滅、虛空、不動、善法真如、不善法真如、無記法真如、道支真如、緣起真如。其中,其餘諸說所未出現者,有不動、善法乃至無記法真如。「不動」其實就是四無色定,因為於彼只有捨受,苦樂止滅不動。...as?khato. 24出處同上,6, 2. pa?iccasamuppādo as?khato. 25參照註27、29。 26《大毘婆沙論》卷23(大27, 116c):「或復有執,緣起是無為,...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348001.html
-
主体意义的说明。天台思想虽重视止观,但并未因之强调“心性本净”之观念,系一值得留意的现象,另参阅注 22所引印顺之著书。29 《大正藏》册 46,页 479 上。30 《法华玄义》卷一上亦载有:“...~696 上。《法华文句》卷一上:“观心者,中道正观不漏落空假二边,二边烦恼灭也。能观心性,名为上定。”《大正藏》册 34,页 8 上。31 同注 29,页 486 上、中。32 同注 29,页 ...
邓克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548416.html
-
“见惑顿断如破石”、“修惑渐断如藕丝”。由此可见,有部的修道观是一个断惑证真的漫长渐悟过程。 四、渐顿和合说 成实论29主张顿渐和合说,认为成佛的过程,既是顿悟的,又是渐悟的。其顿悟说的根据是:“...尘沙惑,十回向位则断下品之尘沙惑,并伏无明。 19 参考俱舍论卷二十三、大毗婆沙论卷六等。 20 此四善根位皆以修慧为体,四静虑、未至及中间等六地为所依。《俱舍论》卷二十三云(大正29·120a)...
释性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5649300.html
-
在一起,共同表现“贤劫千佛宿世因位受记和今世(贤劫)果位兴世”,同时在洞窟中含涉及至如16、94、152、233、29等大量洞窟的四壁千佛者,是为《贤劫千佛变相》。[24]其实莫高窟传统认为属于西夏时期的...结合《密迹金刚力士经》和《大悲经·礼拜品》二经的内容基本可以说明此类洞窟如16、94、233、152、256、29等主室四壁全为千佛造像者,但主要仍是限制在对千佛来源的解释,即东壁门或另一部分甬道顶...
沙武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3950113.html
-
大乘阙本”记载,“《毗摩罗鞊经》一部二卷。”[29]卷十三“见定流行入藏录”记载,“《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法门经》一部三卷七十纸。”[30] 页64 (九)《智升录》卷二记载,“《维摩诘经》二卷,《...维摩诘所说经解题〉,收录于《国译一切经》第29册,页201~312,东京,大东出版社,昭和49年3版。至于有些学者,例如拉蒙特,前引书;任继愈,《中国佛教史》第1卷,台北,谷风出版社,1987年4月;...
蒋武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2351680.html
-
146~157。 [13] 见月之传记,主要参考其自述的《一梦漫言》二卷(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5)、《宝华山志》和喻谦编纂的《新续高僧传》卷29〈清江宁宝华山隆昌寺沙门释读体传〉。 [14]...讲席,一时比肩而兴。参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台北:汇文堂出版社,1987),目录,页2~3。 [16] 喻谦编纂的《新续高僧传》卷29〈清江宁宝华山隆昌寺沙门释读体传〉,页940。 [17] 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851948.html
-
贪等后还解脱。圣教亦说心本性净,有时客尘烦恼所染。此不应理。[注释:《大正藏》第29卷,733页上。]
说一切有部认为分别说部的心性本净说是“不应理”即不符合佛教真理。...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72,《大正藏》第29卷,733页上。]说器具和污垢是外在关系,器具可以由净变垢,再除垢变净。贪与心是互为因的关系,两者相应而生,心不可能是本来就清净的。他们认为清净性是众生经过修持...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552387.html
-
二十一年六月八日,在太政官的奏请下,这种情况亦有所缓和,当时空海29岁。 长期以来,明经道的教科书基本上全部按照《养老令》规定的科目设置,[7]也就是说在选择科目中,有大经《礼记》、《左氏传》、中经《毛诗》、《...堕者也人,其法谁觉,其人何在乎。 《论语》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 [例14][28] 《性灵集》天纵精粹,地冶神灵。 《论语》故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例15][29] 《性灵集》...
静慈圆著 刘建英 韩昇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55557635.html
-
schedule permits.. Luangpor Thong will continue these Tuesday workshops through OctoberJune 27 – 29...pm Sun. June 29: 7:00 am - 4:00 pmAnn Francois (717)588-9793July 12Universal Church, Ridgefield, ...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4959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