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85篇,用时4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颂的解读

    ”的译文显得有点突兀。  (六)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51]  日人清田寂云分析“悲体戒雷震”如下:“原文为 k.ripa-sa^mbhuuta-su`sila-...我们再从“慈意妙大云”一句来思考。此句现存梵本作“`subha-gu.na maitra-manaa mahaa-ghanaa”,[55]坂本幸男等译作:“具有清净之德、慈悲之心的大云(者)”。[56]...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546587.html
  • 略论日据时期的台南开元寺(1896~1924)

    派内大事“镇南学林”的筹设外,马上安排到日本本山参访,观光,并由本山管长下赐开元寺系统万寿金牌与大藏经,并将开元寺传芳法师等人编入妙心寺派僧籍,而本圆法师亦在大正六年被任命为临济宗布教使[51]。种种...1921年之间[55]。这个说法与卢嘉兴的意见,大致相同[56]。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正确!照当时报纸记载,传芳法师并非死于大正七年四月,而是卒于大正八年五月一日[57]。由此可知,成圆法师接任开元...

    王见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246596.html
  • 海德格尔思想的佛学因缘

    哲学概念则出现得更早,它在斯多噶学派的伦理哲学中已占有一席之地,被用来描述原始人类。[51]   在“Sorge”所具有的这些传统含义的基础上,海德格尔对“Sorge”的内涵做了扩充,使它不仅包括,...真正原本性和整体性的不是意识分析现象学,而是海德格尔的Sorge分析现象学。[55]   海德格尔的这个基本意图也体现在他对“畏”(Angst)、等等其他“基本情绪”(Grundstimmung)的...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546600.html
  • 唯识学与现象学中的“自身意识”与“自我意识”问题

    人为的意识理论,而不是在对意识本身进行直接的描述和分析,但是它仍然为后人所广泛接受。例如熊十力也认为:“第四、第三,互为量果,不须增立,无无穷过。”[51]如此等等。   当然,也有人并不将这个四分...(如欧阳渐或熊十力或印顺)那样定义为“思量”和“了别”[55],那么,作为“自笛卡尔至萨特的近代哲学思考的最小公分母”[56]的“自身意识”,就既不是对自身的“思量”,也不是对自身的“了别”。它只是...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646601.html
  • 天台智顗一心具足说之理论意涵

    圆教’也。”(T38.533a)圆教所言,事理具足,不偏于空、有二边,“正说中道,故言不偏”[51]。依三谛说,中道为究竟。然而,圆教之特色并非在事理之具足或说于中道,此在别教已备。真正圆教之所以为圆,...中,且非次第而说,为始终皆直言究竟之理。以三观之修行证理而言,藏、通二教但修空观[54];别教修别相三观(次第三观);圆教则是修一心三观[55]。且圆教之观行乃非历次修空、假、中观之后,始进修一心三观...

    林志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446641.html
  • 《因缘心论颂并释》三译校勘会编

    [48],彼诸异生世间而  自流转【×】浪[49]。言‘此”者,显  不定义,非如流[50]【轮】转,次第生  于诸有,此不定也[51]。”  问曰:“此义已知,烦恼、业、苦云何相  生?请为解释。”...果 此中无众生(4ab)  诸趣唯因果 此中无众生(4ab)  一切世间法 唯因果无人(4ab)  丙二、释  问曰:“何者是身之自在众生耶?彼[55]之  作用,其事云何?”  答曰:“诸趣惟【唯】...

    赵国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846653.html
  • 印光大师─儒佛会通的净宗始祖

    。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飞,其可得乎?”[注51]对于言行不一,“诚在笔上,...欲欺人,卒成自欺。……愿汝体光言,笃实做去。则圣贤佛菩萨,岂专在彼而不在我乎?”[注55]的爱之深、责之切,印师对于身系囹圄的信众,一本苦口婆心之悲怀不舍教化之缘。   芝峰法师〈纪念印光老人的老实话...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946656.html
  • 止观在中国佛教初期弥陀信仰中的地位-- 以南北朝之前为探讨中心

    引用《观无量寿经》的内容,但昙鸾均引用经的全名;(注 51)另在他的《略论安乐净土义》中亦同,以全名提及《无量寿观经》,并无“观经”之简称。(注 52)此外,净影寺慧远(523-592)...《观无量寿经》中的内容。(注 54)很显然地,在隋代“观经”代表《观无量寿经》的用法已出现了,但未普及。其次,隋智顗 (538-597) 口述的《观无量寿佛经疏》中未提及“观经”之词,(注 55)...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0046675.html
  • 南诏大理佛教雕刻初探

    受到东南亚室利佛逝 ( Srivijaya )美术的影响。 (注51)法国学者莫尔曼 氏( Marie Therese de   Mallmann )则认为, 南印度巴 ...发现(注55) 风格独特, 是大理晚期佛教造像的代表之作。下关佛图塔塔 刹中心柱内发现的一尊观音立像(图十八), 立于一仰覆莲 台之上。菩萨腿臂浑圆, 脸形与...

    李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646844.html
  • 彭际清与戴震的儒佛论辩

    页一四三。 (注51)同上、页一五一。 (注52)‘宋元学案’卷一七‘正蒙’“太和篇第一”、页12、a。 (注53)同上、页11、b。 (注54)同上书“神化篇第四”页23、b。 (注55)...佛氏之常惺惺,亦是常存他本来面目耳, 体段工夫,大略相似(注51)。”阳明主捍御外物为格物,随物 而格,所谓遏人欲也。常惺惺,朱子以是言存天理,以是解中 庸戒慎恐惧,实失...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84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