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0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梁皇懺」初探

    略掉。總之,經由與南北朝後期到隋初所製的懺文比對,可以看出「梁皇懺」與上述懺法具相同的懺禮形式。若相較於隋代智顗之觀行並重的懺法73,乃至後來開始加入咒語的形式74,更能看出「梁皇懺」與南朝懺法的...,第1909經,頁952c 73 見智顗〈法華三昧懺儀〉《大正藏》冊46,第1491經,頁949c,「夫一切懺悔行法,悉需作前方便,所以者何,若不先嚴淨身心,卒入道場,則道心不發,行不如法…」,又如...

    徐立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145584.html
  • 《诸尊身色印相明录》译注

    pa yis73/  /sku mdog dmar po phyag gnyis gri thod 'dzin/  /byin pa gnyis kyis yab kyis brla la 'khril...ga 或 mthing kha 皆可, 唯非 mthing ka。P 作 mthing ka, 或为版面缺损。  73 P. yi  74 P. (a  75 同上注  76 同上注  77 P. ...

    林纯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545589.html
  • 大乘二十二问(1)

    佛身,随彼佛所现别故 。应身为一为异义者,此言(注73)应身即当五中第三佛身。 此佛应身随应十地菩萨所现。初地菩萨所现佛身坐于(注74) 百叶莲花台上,一叶(... 73)有下乘般涅槃障,由是未得无住涅槃,要至第(注174)五 地方断此障,故至五地方能证得无住涅槃,此是菩萨涅槃相 也。二乘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645591.html
  • 大乘二十二问(2)

    字,今从甲乙两卷。 (注 73) 原卷缺“言”字,今从甲乙两卷。 (注 74) 原卷缺“于”字,今从甲乙两卷。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745592.html
  • 《现观庄严论》初探(2)

    册卅一,页四四○下。又,请参考(注1)引书,P.102。  (注 72) 见引书,P.102.  (注 73) 见大正藏,册卅一,页六八八中-六九○上。  203页  (注 74) 德格版?西藏大藏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7.html
  • 法性与存有--弥勒法法性分别与海德格存有论区分的对比研究(2)

    保有相对于存有物的不确定性,反而它是自身揭露为隶属于存有物的存有”(注73)。他说: 存有与无确相互隶属,不只是因为----在它们的不确定性及 直接性上相一致, 更甚至...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845682.html
  • 僧肇“体用相即”思想述论

    罗什的赞赏,后来庐山隐士刘遗民读到此篇大作时,曾激赏不已地说道:“不意方袍,后有平叔”的话,之后又转呈慧远,当慧远读后,无不拍案称扬。僧肇 页73 以自已深厚的汉族文化修养影响和帮助了鸠摩罗什,为...

    余崇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4.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2)

    第三册,卷二十一,页39。 注72 同前注。 注73 澄观在《疏钞》中说:“今四喻中,但用水风,无彼火地。” 见《华严经疏钞》,卷二十一,页4。 注74 见《卍续藏经》第九十六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6.html
  • 《大智度论》所述“大空”与“无始空”之研究(2)

    73 乙之二、依“共相”论断“殊相”的盲点 语言陈述的一般习惯是以“共相”论述“殊相”,而其最大难题则为“共相”与“殊相”的差距。“共相”是经过抽象之后的普遍性质,而“殊相”只是个别之存在。“共相”本身有抽象、普遍、永恒三大特性,而“殊相”正相对反。因此从佛教的“如实观”看来,以“共相”论断“殊相”,极易造成认识上的不当膨胀与颠倒。 举例来说,“无质碍相”既是“能相”又是“共相”...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445697.html
  • 北凉佛教与北魏太武帝发展佛教意识形态的历程(1)

    三宝感通录》所载的〈北凉河西蒙逊〉条说:“今沙州东南三十里三危山崖高二里,佛像二百八十,龛光相亟发云。”[73] 在此条记载蒙逊佛教活动的文献中提到在敦煌造像的情形,必定就是说,蒙逊在敦煌有开窟、造像的...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34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