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282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格义佛教思想之史的开展(2)

      (注 11) ‘汉书’卷六五、“董仲舒传”。  (注 12) 见武内氏‘中国思想史’一三九页。  (注 13) 钱穆氏‘中国思想史’八三页说:“[邹衍]的  一支派,遂流为神仙方士,直到近代,中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052280.html
  • 天台圆顿止观之修证──就十乘观法而论

    法门:一、观不可思议境,二、起慈悲心,三、巧安止观,四、破法遍,五、识通塞,六、修道品,七、对治助开,八、知次位,九、能安忍,十、无法爱。[13]   ------------------------...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3252289.html
  • “转依”二义之研究

    转依”一辞做一考查。[13] 除了依据文献出现的先后对于转依一辞作考察之外,我的此一考察首重下列转依二义之区分在各文献中的情况:?转依的佛教知识论意涵──依所转,所依转变(著重于“转、染之转舍与净之转得...摄大乘论释》卷1、13:“阿黎耶识界”+“种子说”+“转依通染净二分说”  《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采用共通于“识清净”与“心清净”的“法界清净”,可阐释如下:“法界清净”是指“境识俱泯”阶段。在...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3552291.html
  • 当代台湾旅游文学中的僧侣记游:以圣严法师《寰游自传系列》为探讨

    符码,是最能召唤激发教徒宗教情感的境域[13]。因此,特别能够建构属于圣严法师和弟子信众、团员们充满宗教情感的集体共同记忆的具体个案。再加上由圣严法师这样具有强烈宗教情感和深刻宗教行为的师父带领,信众在...

    丁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3552292.html
  • 儒佛会通方法研议

    一矣。程元、魏征进曰:何谓也?子曰:使民不倦。”[13](〈问易篇〉)王通虽知三教价值意识不同与可能的冲突,不过在有裨于治的考虑下,认为三教还是不可废,并进而主张“三教可一”,显然他是位三教裨治论者。...

    林义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3852294.html
  • 陈那逻辑理论探析

    -都不存在,说话者也不一定假定这对象的实在性。人们可能基于某些理由认为语句S2为真,但由于缺乏实例可供验证,我们还是应以其真假值为不确定的。[13]至于以之为同喻体的论式也将因同喻依或“同品定有性”...

    何建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3952295.html
  • 福严寺志

    戒定慧三学。[13]   福严精舍落成后,首先来住的有印海、唯慈两位法师。1954年冬新竹灵隐寺“台湾佛教讲习会”结束,原在灵隐寺自修的妙峰、幻生、果宗等诸师也转来福严精舍安住,接著有从香港来台的续明...刊稿。导师在访谈中表示,台北的慧日讲堂是:“福同慧对,‘日’如太阳高照般主要重在对外弘法”。  [12] 〈导师开示〉,《福严佛学院第五届毕业纪念特刊》,1989年5月10日,页36。  [13] ...

    阚正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0652357.html
  • 论析元代佛教度脱剧—以佛教“度”与“解脱”概念为诠释观点(1)

    (二) 非度脱剧  甲类“弘法度世类型”:杨讷《西游记》。  乙类“因果轮回类型”:无名氏《崔府君断冤家债主》[13]、郑廷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孔诗学《地藏王证东窗事犯》。  上列佛教剧都是一本四...

    李惠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152368.html
  • 东坡诗论中的禅喻

    12]。孙复(992~1057)有〈儒辱〉,称佛老“以夷狄诸子之法乱我圣人之教”[13]。李觏(1009~1059)在〈潜书〉〈广潜书〉〈富国策〉中提倡以儒家礼仪来替代佛道,教化百姓,渐驱浮图,弘扬儒学...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252370.html
  • 皎然意境论的内涵与意义─从唯识学的观点分析

    认识论中重要的基本理论,与中国传统使用“境”的概念有很大的不同。[12]唐以前的诗论,对于创作主体与创作对象间的关系讨论并不多,然自唯识学引进中国开展“识”与“境”的种种理论论述后,[13]唐代的诗论...

    彭雅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352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