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282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唯识思想的十二缘起说-以中边分别论为中心

    "(13)(这就是识缘名色,名色缘识。)是很有名的。但主张识(`vijnana, vinnana`)之作用的唯识论书,并没有像它以识与名色相互依存的缘起为最终,或最初的支分,而采用十二支说的无明与行二...

    叶阿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3653848.html
  • 从长寿经的真伪谈起从长寿经的真伪谈起

    唯心论是印度一种外道的名称,禅宗所依据的《楞伽经》等自然是被其归入真常唯心论一类的。) ——禅、净是畸形的佛教,是忽略现实、脱离社会的佛教;(13) ——天台智者的教学,所引证的经教,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32353890.html
  • 五台山带发僧

    戏文,五台山不就在太行山么?还有鲁智深倒拔垂柳,不也发生在五台山么?得,那就去五台山吧……   惟贤欲剃难剃度   重庆慈云寺方丈惟贤法师,1920年出生于四川一普通农家,父母早逝,13岁在定...随口说道:“好,那你就少养几只么。”  把兄弟又去集市抱来50只雏鸡,重新养,死了一大半,13只活下来,一直养到现在,产蛋不断。   老乡指点在中原   又回到了五台山广宗寺。当家师说,你回来...

    陈晓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93454220.html
  • 法相唯识学概论

    法相与唯识法性──真幻问题   13 染唯识界与净唯识界──凡圣问题   14 净唯识行与净唯识果──修证问题   四 法相唯识学之利益   一 法相唯识学之略释   此次所讲为法相唯识学...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5854301.html
  • 僧思想研究

    其才器。「 风韵洼隆,含吐彬蔚」(注13),姚兴後谓嵩曰:「乃四海之标领,何独邺卫之松柏」(注14),於是美声遐布,远近归德。僧 博通经论,从罗什学,与道生、僧肇、道融并称「关中四圣」。「初,生与 公...(注 13) 《高僧传》卷第六,〈释僧 传〉,《大正藏》卷五十,页364上。 (注 14) 《高僧传》卷第六,〈释僧 传〉,《大正藏》卷五十,页364上 中。 (注 15) 《高僧传》卷第七,〈...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5954302.html
  • 佛教问答750题(1)

    于桌,口称经题及经中某字,(如、是、我、闻,……)至心顶礼一拜,如拜《华严经》者,称“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如’字法宝”,一拜。再称“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字法宝”,一拜。“我”字以下皆然。  13....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2254323.html
  • 如来藏说与唯识思想的交涉

    论列了信与佛性的交涉,可被理解为后来者的理论根源。   2. 五藏义   《佛性论》卷三的转依四相 [13] ,亦和真谛译《摄大乘论释》的转依四相相同 [14] 。诚如中村瑞隆指出 [...、至得性佛性”都说成是“引出性佛性”。   [13] 《佛性论》,大正藏31卷,801中,“转依者,胜声闻独觉菩萨三人所依止法故。又有四种相,一者为生依,二灭依,三善熟思量果,四法界清净相”。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2954328.html
  • 中印禅宗史讲义(2)

    刘宋·释宝云译。 [11]、《佛所行赞》,五卷,马鸣造,北凉·昙无谶译。 [12]、《僧伽罗刹所集经》,三卷,苻秦·僧伽跋澄等译。 [13]、《十二游经》,一卷,东晋·迦留陀伽译,叙述佛成道后...

    道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5854353.html
  • 略论一乘家与三乘家的种姓之争(1)

    不任入涅槃者,着人天福中,作涅槃因缘世间福乐道。[13]  一乘家认为:由上文可知,菩萨法即是大乘法,也就说一乘法,是一乘法就应该可以接引包括声闻,缘觉在内的众生,使他们都可以入于大乘菩萨道中,从而...

    昌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30554419.html
  • 瑜伽行派之“无种姓”思想初探─以《瑜伽师地论》为中心

    庄严经论》13卷(无著菩萨造,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正藏第  31册,No.1604。  13.《瑜伽论记》48卷(唐.遁伦集撰)大正藏第42册,No.1828。  14.《成唯识论掌中枢要》4卷(唐....

    释长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35854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