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明寂寂,一念不生,冥契真常。5、了达具体事实的幻化妄相,而随顺法性的毕竟寂灭。6、泯一切对待差别之相,不为相转,不为法缚,安住于一切法性空,而深入究竟,彻悟平等一如之性。7、解幻法之无性,住于如如正见中,契入一切法性的一相一味,而悟清净之真如。8、无染无著,绝诸戏论,妄念不生,我所心灭,前后际断,不落差别,非昏非掉,于微妙寂静中,彻见不动本体。9、生灭灭已,寂灭现前。10、知一切法绝对真如,法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35841045.html
-
( Nyāya-sūtras )的作者[6]。『正理經』分一、部一、經一、論題一[7],說到了我人的「正智」( j?āna )所要認知的十六種範疇 ( categories )──「十六諦」;其中第一...來證明我人要證明的事情的方法[10]。例如,有一個人,已知什麼叫做「(家)牛」;有一天,有人告訴他說,在某一個地方,有一種動物像(家)牛,叫做「野牛」( gavaya )。不久,這個人在該地方,看到了一種...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3541095.html
-
瞧不起行乞生涯, p. 163 而人在失意之際被他人視作乞丐是如何的感到侮辱。至於民間傳說所透露這方面心態的例子,就更多不勝數了[6]。 因此,佛教的乞食傳統,在中國並不通行,過去肯循戒律行乞...恥的一種心態反映,而人們敬重他者也因為這事。然而,像慧普所為者究屬少數[10],而其他出家人的生活,仍不免靠著接受布施。 然而華人既賤視行乞,則一位信佛敬僧的施主,必然不願意見到他自己所崇敬的一位...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3741097.html
-
罗网无边世界。念念之中皆初初成佛。具足主伴。尽三世间。是故此即具摄前后无量劫初也。此中正唯第五兼摄前四。准可知。”[6]即谓初成正觉,在小乘是释迦生身之实成,在始教是八相化身的示现,在终教是十地行满的...菩萨离垢地》卷二中说:“是诸有情随贪嗔痴因缘而转,常以种种烦恼火焰之所烧爇,不复访求出要方便。”[10]又《长阿含经·三明经》卷十六说:“共相是非汝一人言,我法真正,能得出要,至於梵天。”[11]《...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5141111.html
-
思想,不祗佛教各宗,连儒教、道教、印度思想,均加以网罗,裁定其地位,作一大判释。最后,就人类之宗教心理终极的倾向,以真言密教为大乘佛教中最胜宗教,作微细的阐明。前者谓之横的判教,后者谓之竖的判教。 6...口、意’。但仍然此体、相、用、三者,圆融无碍,以示众生与佛本来不二之道理。由此可知:我虽凡夫之身,亦大有成佛之可能,其理甚明也。 10、六大体大 所谓六大者,即指地、水、火、风、空、识、六种而言。...
黄绳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50041122.html
-
教坚称其为“释教”。因不剃发与不着法衣,故又自称为在家佛教或“居士佛教”。(6) 时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杨仁山、欧阳渐两位大居士,俨然以居士住持佛法的姿态出现于中国的社会舞台。杨文会在《等不等...则亦僧类而已。”(10) 这条论据是要成立不只声闻众为僧,在家菩萨也可以为僧。欧阳居士引大经大论证明十方世界中许多佛国净土都有菩萨僧。可是在欧阳居士所引的论据中还告诉我们,释迦的教法中无别菩萨僧。别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53441164.html
-
菩提、法身、佛性等等)。此亦为方便之说,究极而言,空性与涅盘皆不可说,如《本事经》所说:究竟清净,无戏论体,不可谓有,不可谓无,不可谓彼亦有亦无,不可谓彼非有非无,惟可说不可施设究竟涅盘。[6] ...。此实相一方面“离四句、绝百非”,同时它又具有“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之特性,[10]且此特性为佛陀亲身所证,故真实不虚:“缘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11] “...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0341200.html
-
译文对比,意思也无相异之处。可参阅《大正》一零.一零二页上。
(6)经言:「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也。」
(A)《大正》四六.六四四页上。
(B)原典不明。
(C...
(10)又复经言:「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而生也。」
(A)《大正》四六.六四四页中。
(B)典出《观无量寿经》。《大正》一二.三四三页上。少一个「而」字。
(11)故云:「...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0641203.html
-
quot;(见《佛藏要籍选刊》13册525页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这二种记载,与《续高僧传》基本上相同。
[6][8][10][14]《续高僧传》卷二十六,《佛藏要籍选刊》12册632...欲见大人,可自入城。"群贼即散。[6]
据《景德录》载,这一年便是隋大业十三载(617)。吉州贼散后,道信禅师打算到南岳衡山一行,在路过江州(即今江西省九江市)时,当地道俗留他住持庐山...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3841331.html
-
派人送衣给宝公,到龙光、罽宾二寺询问,并云:”昨宿旦去“,又至厉侯伯家寻他,伯曰:”志昨在此行道,旦眠未觉。“[6]可见,宝公在当晚是分身三处而住宿的。其次,宝公的许多言谈,皆可逆知来事。例如他在齐宫...一在上堂开示时曾说:”故三界唯心,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汝但随时言说,即事即理,菩提道果,亦复如是。“[10]显然,马大师的这一立论,完全可以到宝公那里找出思想...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384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