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见《大正藏》卷九,第750页中。
4 见《大正藏》卷九,第5页下。
5 见《大正藏》卷九,第31页下。
6 见《大正藏》卷九,第8上。
7 见《大正藏》卷九,第10...思想,如《法华经》卷一〈方便品〉第二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6、“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7、“诸佛如来但...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0641660.html
-
我们化敌为友。
(6)心如僮仆 心象僮仆,受到外界客尘的驱使,向外攀缘,产生种种的烦恼。经上说我们的心有三毒、五盖,乃至有八万四千烦恼,这些都是蒙蔽我们的智慧,束缚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智慧失去清明...但是人们往往忘了开发我们心中的能源--智慧,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活泉。开发生命的潜能,将是我们人类的大课题,因为外在的能源总有枯绝,而只有心中的能源永无断绝。
(10)心如虚空 心的本体如虚空...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4241700.html
-
6、《菩提道次第略论》宗喀巴大师造 上海佛学书局印行本
7、《大乘法苑义林章记》窥基大师著智周撰记 金陵刻经处本
8、《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弘一律师辑 普慧大藏经会校印本
9、《弘一大师律学讲录卅三种合订本》 佛陀教育基金会印行本
10、《云栖法汇》莲池大师著 莆田广化寺影印金陵刻经处本
11、《憨山老人梦游集》 ...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5741716.html
-
十六次称引,除一次(6)之外,都在诗中。二、直接以“庞公”称代“禅”,如《闲居杂题》其二“酒障诗魔都不减,何曾参得老庞禅。”(7)《述内》:“陶潜未了乞儿缘,庞公不是治家宝。”(8)《乙已初度口占》:“蛮歌社酒时时醉,不学庞家独跳禅。”(9)或以“庞公”自况,如《和散木韵》其二“禅锋示妻子,输我作庞公。”(10)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从《景德传灯录》及《唐诗纪事》中有关对庞蕴的记载来看,除留下了...
周 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32341744.html
-
之道。唯识学探究的是万物生何所来,灭何所去的问题,而以“本识”为万物的根源。太虚说: 本识本无自性,不守其性,奄然不觉,谓之无始无明住地,则即一画之太极也。(6) 在玄奘所传的唯识学系统中,“本识...、智旭,皆尝作四书解,余亦窃附乎此云尔。(10) 由此可见,太虚所依据的是“依义不依语”的自由精神,而不是固定僵化的学说界限。以荀学与唯识学互相发明,以阐发佛学的根本义理,是前人所未尝为之事。 太...
李广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33841765.html
-
违不违背?用杨仁山居士评净土真宗的话来说,净土真宗的引证,完全是“循行数墨,全不解义”!或者说,是明知其意,为售己说而故意曲解。如此作略,令人无奈。
6、纯他力来自善导...不祥之语,莫大于违经意。“这里才是吃紧处!
10、公开信完全违背净土宗,其过非浅
宗舜按:居士之答复引证虽多,但并不能说明居士对净土真宗的回护能够成立。而且居士理解的净土真宗,...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43541827.html
-
名甘露净王,亦有二子:长子名调达,小子名阿难。](6)4·《根本说一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二:[甘露饭王有二子:一名庆喜(阿难),二名天授(提婆达多)。](7)5·《众许摩诃帝经》卷二:[甘露王有二子:...第一名阿难多,第二名提婆达。](10)3·《大智度论》卷三:[斛饭王有二子:提婆达多、阿难。](11) 二、提婆达多的秉性 提婆达多,依《释迦氏谱》卷一引《十二游经》言:[调达,四月七日食时生,...
永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441890.html
-
(6)《十二游经》,《大正藏》第四册,第一四六页下。 (7)《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二,《大正藏》第二十四册,第一O五页上。 (8)《众许摩诃帝经》卷二,《大正藏》第三册,第九三七页下。 (9)《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大正藏》第三册,第一三六页下。 (10)《佛本行集经》卷十一,《大正藏》第三册,第七O一页下。 (11)《大智度论》卷三,《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八十三页下。...
永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441891.html
-
,亦非余人作。”5 “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是缘起法住法界”,6此即所谓“涅槃寂静”。 2、如实描述实相的缘起法,即佛教教理意义上的缘起法则。此一法则,亦在《杂阿含经》中得到经典阐述:“如来说法,此有故...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10 此后,一代代佛弟子依佛所传教法修行,成道之后再依自己之经验和理解阐扬佛教,尽管阐扬方式有所不同,但无不在教理和意趣的统一中立论,由此便形成了既契理(佛教宗趣)又契机...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2141962.html
-
6.回向不正能感正果; 7.善业永不受损; 8.邪魔不能伤害; 9.不堕恶道; 10。诸事如愿以成; 11.能速证佛果。 以上皈依法详见《菩提道次第广(略)论》。 六、善恶业报观 能...
多识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2341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