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56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那山、那寺、那僧——多宝讲寺见闻录

    其热情和博学让我始料未及。11月12日,我第一次放生成功。神奇的是,前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我从11月8号开始已不是很想吸烟了。11月15号左右,彻底不吸了。这可不是馋得慌硬...

    宗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5149021.html
  • 中国佛教圆融精神的当代意义

    ·无为卷》(《莲池大师全集》4102)  [xii] 《莲池大师全集》页4094  [xiii] 《往事百语》(四)页263  [xiv] 《佛光教科书·佛光学》页15 ...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5749038.html
  • 当代如来藏学的开展与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Johnston 依《宝性论》将本文分为: ...

    杜正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5949170.html
  • 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之统一 —本愿即心持名念佛的提出

    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不退转)。如偈说……若人疾欲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15 。  又云:  阿弥陀等佛,及诸大菩萨,称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转16 。  论中先言“以信方便”后言“...业障、报障、烦恼障三者。  12《大正》卷12页341中。  13《大正》卷12页272中。  14《大正》卷12页268上。  15《大正》卷26页41中。  16《大正》卷26页42下。  17《大...

    法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349180.html
  • 华严十玄门与念佛法门

    法门义。夫法界缘起,乃自在无穷,今以要门,略  摄为二:一  者明究竟果证义,即十佛自证境界;二者随约应辨教义,即普贤境界。GCK@11>  15  #本文齐头=GCK@15>“众星月为最,众圣佛为最。...

    释能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349181.html
  • 禅净双修的类型及其理论基础

    5) 清济能,角虎集(卷下)佛日石雨方禅师,说:夫扫净土者,大抵引心净土净之说,以为惟心净土已耳,岂更有一土,为吾所往生乎哉!15   从以上五段引文,可以证明坛经所引维摩经唯心净土的经文,确实被...   13 引见:卍续藏,台北:新文礼出版公司(影印),册108,页0780,上   14 引见:卍续藏册109,页0180,下   15 引见:前书,页0549,下   16 清彭际清,重订...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449184.html
  • 唐代宗密及其禅教会通论

    而已。   宗密认为,即使是达摩所传的禅宗也是与“教”一致的。针对当时佛教界禅、教对立,所谓“禅教相逢,胡越之隔”[15] 的现象,宗密强调禅教一致论...48,页399上、中。   [14] 《大正藏》册48,页399中。   [15] 《大正藏》册48,页399下。   [16] 《大正藏》册48,页400中。   [17] 以上见《大正藏》...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249228.html
  • 从台闽日佛教的互动看尼僧在台湾的发展

    元年(纪元1912)4月8日得戒于鼓山涌泉寺的振光老和尚,大正2年(纪元1913)迎请鼓山的觉力师来台,共创苗栗大湖郡下法云禅寺,大正5年(纪元1916),创建圆光寺于中坜。[15]  ?妙吉师(纪元...又以〈开元禅寺记略〉发表于《南瀛》卷15之12,昭和12年12月1日。  [4] 前揭郑氏文。  参考陈圣璋氏〈福州鼓山涌泉寺与台湾佛教寺院之关系〉(《福田杂志》107期,民国84年5月15日...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249230.html
  • 煮云法师的佛教经验与佛教事业

    向乡民介绍他时说:   普陀山的法师来了!你们大家不要再看戏了。[15]   煮云法师自己也说:   笔者是一个空空如也的“叫化子”,虽然是人微言轻,所幸是南海普陀山来的... 同注2,页93。   [12] 同注2,页223~页225。   [13] 同注2,页200~页206。   [14] 同注2,页221。   [15] 同注2,页239。   [16] ...

    丁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349231.html
  • 大乘菩萨道与儒家伦理

    作为染净法之依止,以作为菩萨道实践之理论基础,此即所谓的阿黎耶识缘起说。[15]  对于阿黎耶识之安置,在世亲《十地经论》中,可说存在著诸种涵义,[16] 简单地说,具备了染、净等诸涵义。事实上,在无著...册30,页279上及页579上~页582上)  [15] 在《瑜伽师地论》列举了八种原因来证明有阿黎耶识之存在。(参《大正藏》册30,页579上~下)  [16] 在《十地经论》中,...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449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