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997篇,用时7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印光大师的儒学思想

    谓其「入室操戈,喧宾夺主」,其言甚确![26]   很显然,在印光大师心目中,程、朱、韩、欧都不是圣人,他们的学说也都同传统儒家相距甚远。韩、欧辟佛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佛法的真意,不了解佛教对社会的...有不同,其理体工夫固无二致也。[29]   因为佛教与儒家的根本处并无二致,古往今来,才会有那么多的聪明睿智之人学佛,进而「因得佛之心法而儒先圣人之心法方得悉其底里」。[30]   综上所述,...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32843584.html
  • 試還原法顯大師在中國歷史上之地位

    多參訪之國家大都在德干高原及西南印度地區。[26] 除此而外,法顯訪印時代印度國家比較統一,所以看起來國家就比較少;玄奘訪印時,印度較為分裂,看起國家較多。[27] 雖然玄奘訪印時塔寺傾圮尤多,小乘佛教僧伽減少;[28]卻有那爛陀寺獨興;[29]而法顯大師遊印時, p. 77雖聖蹟歷歷在目,聖語猶言在耳,格外親切;[30]可是聖師、聖典大都還在印度文化土壤中蘊存。這兩位大師各有其幸與不幸。 ...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444021.html
  • 论师的佛陀观(三)

    是了义”;有部则主张“佛所说经非皆了义,佛自说有不了义经”[注26]。据窥基法师的说法,大众部主张“诸如来语皆转法轮”,又劝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教等,故知“佛所说法都是了义”,都是真实不虚。经中说...。而无著菩萨亦有相同看法,如说:“复有四种意趣,四种秘密,一切佛言应随决了。”[注30]  这两位菩萨,应是有见于当时佛教流行的现象,故尔提出抉择贯摄所有经教的方法,若佛教学人能善解其义,定能维护佛法...

    释悟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444468.html
  • 试论佛教音乐及其东传

    ;(Tuhara)之音译,关也维先生则主张是源自维吾乐语Dor[25]。但征诸经藏,当出于梵文。田青先生检出《佛说义足经》中有《兜勒梵志经》一品[26],该品讲兜勒如何从迷信外道,后经释迦牟尼点化,而...hellip;文字取则印度,粗有改变。管弦伎乐,特善诸国……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经教律仪取则印度,其习读者即本文矣。”[30]可见龟兹的文化...

    李小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0344531.html
  • 论“三教”到“三教合一”

    管公心屈”[26]。不过,从明代一位监察御史陆陇其所云,“今人言三教合一,岂非朱子之所叹然。又有谓三教不可合而各有其妙,不妨并存者,则又是以不合为合,尤巧于包罗和会者也”[27]。陆氏所谓三教的两种...》亦有《取三教圣人品》等[30]。此表明明清二代有更多无名有实的三教合一宗教组织,即是上述那些活跃在当时的五花八门民间宗教。对此明末清初时的颜习斋看得很清楚,他说:“大凡邪教人都说‘三教归一’或‘万法...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3544619.html
  • 《新唐书·惠庄太子撝传》中的“西土树神”

    克孜尔佛教石窟的第219号窟后室左壁下就画着树神[26]。又据《高僧传》卷九《晋罗浮山单道开传》所云单道开故事:他是敦煌人,东进南下时,“阜陵太守遣马迎开,开辞能步行,三百里路,一日早至。山树神或...[29]”。专门供奉树神的小拱形龛也出现在河南灵泉寺石窟中[30]。上述新旧《唐书》有关惠庄太子李撝系西土树神的说法,证明树神的形象甚至走进了大内深宫。  自唐代之后,或许是因为树神乃是通过佛教才引入...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3644620.html
  • 近代弘扬格鲁派的两位汉族大德及其译、著简介

    ,经弟子纪录整理传世者尚多,不及—一。  能海法师圆寂后,于1978年仿西藏佛塔形式,建遗骨塔于五台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题塔铭曰:  承文殊教[26],振锡清凉[27]。  显密双弘,遥遵法王[28]。  律履冰洁[29],智刃[30]金刚。  作和平使,为释宗光。  五巅巍巍,三峨苍苍。  閟塔崇岳,德音无疆。  [责任编辑 陶长松]  注释:  ①以上参加法会人数,见张伯桢《...

    石世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4746066.html
  • 瑜伽师地论导读

    摩呾理迦”(Mātr?a)。近人曾比对《杂阿经》,证实是该经的本母(26)。   8.3 研读指南  一、版本的选择:  考虑到世界性佛学领域的通行度以及诸种版本校对的完整性,应该采取《大正藏》第三十...(30)。  1. 阿赖耶识——卷五一(大正藏三十、五七九上~五八二上)  2. 三自性——卷六五(大正藏三十、六五六中下)。卷七三(大正藏三十、七○六中)。  3. 瑜伽行——卷二六~三四(大正藏...

    惠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3747358.html
  • 《阿含经》中的四无量心

    得其间便,正可反自伤耳。”[25]还有,《中阿含经》有说修习慈悲喜舍四心,得诸天守护赞叹之功德[26]。另外,在《增一阿含》中也说到修慈心的十一功德——现世或后世的人天乐:“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四禅,加上四无色定,合称为“十二甘露门”[30],修此可现生得无漏智,或复有余得阿那含。又《增一阿含》卷六说,修四无量定能于三宝成就证信,依定引发神通、漏尽通而得解脱智。又如《中阿含经》卷三:“修...

    释传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347473.html
  • 明心见性与自得之学

    六祖惠能说:   “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为禅。”[26]   又说:   “何名禅定?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27]   六祖又进一步解释:   “...内容则无相异无常之苦。[30]这是禅宗“明心见性”的根本主张,是禅宗对中国哲学及人生方向最重要的启发,也是禅宗哲学对人生修养最伟大的贡献。我们也可以从佛教在中国化过程中,佛家的修行法门也与儒家的心性修养...

    姜允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547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