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28篇,用时163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以罗祖为例管窥其对晚明佛教之冲击

    - 梦中见从西南,放到白光摄照全身。此时,罗祖始觉“心地开通,洞明本地风光,才得纵横自在,才得自在安稳。”加治敏之曾提及罗姐 1482 年的见光,对罗教信仰的形成居核心地位。(注 41 ) 综合...彼则重明华屋,比之王者;....如万寿寺佛像,一座千金;古林僧纳衣,千珠千佛,其它称是。”(注55)由此,见沈氏描述释道二教生活之富裕,其至是靡烂。 综合上述,此时上层佛教呈显出买官、贪污、几乎...

    释见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747715.html
  • 赵州录(1)

    ,打躬叉手。  41、问:“如何是道?”师云:“不敢。不敢。”  42、问:“如何是法?”师云:“敕敕摄摄。”  43、问:“赵州去镇府多少?”师云:“三百。”学云:“镇府来赵州多少?”师云:“不隔。...,亦有类似于《景德录》的言辞。  55、问:“如何得不被诸境惑?”师垂一足,僧便出鞋。师收起足,僧无语。  56、有俗官问:“佛在日,一切人生皈依①;佛灭度后,一工切众生归依②什么处?”师云:“未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647834.html
  • 略探受“迦絺那”仪式所得

    ,比丘应求雨浴衣,半月应畜,若比丘春残一月内求雨浴衣,过半月畜,尼萨耆波夜提。”[41] 似乎也和“留雨浴衣”不相干。如果以上一权利“无有五因缘留僧伽梨”来推论,“无有五因缘留雨浴衣”是即使没有五种...泥萨只波逸底迦。”[55] 但这一条戒的前提是比丘在“夺衣、失衣、烧衣、吹衣、漂衣,从非亲居士、居士妇乞衣,彼多施衣”的情况,如果没有这前提,则不受这条戒限制。而假设“得随意多畜长衣”是这条戒的免除,那...

    释继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247850.html
  • 唐代天台忏法

    志远禅师边受法华三昧,入道场求普贤,在院行道,得见大圣,如今二十来年也[41] 。  又有文说:  大花严寺十五院僧皆以远座主为其主座,不受私利,日唯一餐,六时礼忏不阙,常修法花三昧,一心三观为其心腑,...。(中略)若末世钝根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55] 。  可见,宗密乃将忏悔法门,视为下根行者所当修,而非如智者大师对忏法之全面性定位,如此看法可谓是一般普遍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347851.html
  • 佛教生死学中的生命治疗观

    无散乱,则所修众善皆有大力。未得止前,所修之善皆悉微劣。41由此可见,运用上述二法修学道次第必须做到适时、适性的调整。  《广论》中提到:有人以为在引生定之前,若观修众多所缘将导致定品之障。宗喀巴则...此外,“听闻随转修心要,少力即脱生死城”,55亦即听闻后以修行为心要,不须费力即由生之城中得解脱。  首先,将自己受到三毒烦恼等惑病、过失所苦,感到痛恼等,应当了知其是病、己是病者。其次,将善知识视为...

    王 惠 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647860.html
  • 莫把禅学当禅那

    不只是禅学,而是趣向解脱的涅槃之道。  贰、 《借壳指月(二)-飞越看话禅》指出行者之修习理念与方法  一、本书的内容纲要:  本书从第一讲到第七讲是以博山和尚之示初心做工夫警语共41则,作为行者初学之...正新修大藏经》卷55。  《楞伽经》,菩提留支译,《大正新修大藏经》卷16。  《成实论》,诃梨拔摩造、鸠摩罗什译,《大正新修大藏经》卷32。  《瑜伽师地论》,唐玄奘译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98。 ...

    释圆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5147871.html
  • 龙树对“空”之诠释

    它,它与超越一切生灭等相对现象且不受诸因缘的绝对性是相通的,也就是说“空”具有自性界说中的存在与永恒不会变化的绝对性-“空的真常化”。41所以,在思想上即使我们在描述诠释或直接了解上仍具有上述“流弊”...指谓-“外延定义”55(如:自知,不随他等六义)及运用人类思考模式(如:一切实等四句)去表达“空”的性格。并以此为垫脚石,而直悟其“心行言语断”的“诸法实相”。  在本节最后,笔者有一点关键性的观念,...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1047910.html
  • 释法照著:缘起法之认识论探究

    phasso manasikAro, idam vuccat' Avuso nAmaM.41  笔者试以对此句经文翻译为:受、想、思、触、作意,此五项被称为“名”。42这与日译《南传大藏经》所说相同:  受...是故想与受是心行。54虽然北传列举“想、思”,南传举“想、受”为例,经文上或有出入,但都可被归纳于心行(意行)或心所法(心数法),这两者是相同一致的。55除此外,《杂阿含经》也说过:“缘眼、色,生眼识,...

    释法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947972.html
  • 心识论与唯识说的发展

    的是正量部。41 其中,增长的思想,是承继自前面所列举的,阿含经施等福业势力日夜增长的经说,此经说在《成实论》中,被用来作为无表(无作)说的经典根据。42 从这点来看,大众部的增长,与有部或经部等的无...对象的表面心无关。  又《大毗婆沙论》提到犊子部之说,谓随眠于补特伽罗(pudgala)随增,55 以及随眠是心不相应,56 来叙述随眠的潜在性。由此可知,把随眠看成是心不相应之潜在力的部派,有大众...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448004.html
  • 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论傅伟勋的佛教生死学

    或者说重点摆在超越大小乘各宗对立的心性体念本位之上,直接回到佛陀体悟四谛的主体性一心之转上。如果没有这“一心之转”,也就无所谓佛法,更遑论所谓永恒的理法,连大小乘佛教义理也可以统统不要[41] 。傅...的救济工作,不仅个人解脱,也促成众生都能解脱[54] 。傅伟勋肯定了净土宗是一种由信生愿、由愿导行、以愿代解的简易修行佛法,虽然代表了他力解脱法门[55] ,在中国的发展中却也逐渐地扬弃客体意谓的净土...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048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