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8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止觀的實踐──兼評《菩薩道次第廣論》的奢摩他及毗缽舍那

    守諸根門,善繫心住。乞食已,還住處,舉衣缽,洗足已。或入林中、閑房、樹下,或空露地,端身正坐,繫念面前,…念於內息,繫念善學;念於外息,繫念善學:(1a)息長;(1b)息短;(1c)覺知一切身入息,於一切身入息善學;覺知一切身出息,於一切身出息善學;(1d)覺知一切身行息入息,於一切身行息入息善學;覺知一切身行息出息,於一切身行息出息善學。(2a)覺知喜;(2b)覺知樂;(2c)覺知心行;(2d)...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4140224.html
  • 制戒十利和小小戒可捨的探討

    。八者於現法中得漏盡故。九者未生諸漏令不生故。十者正法得久住,為諸天人開甘露施門故。(T22, p228c)(又p290b;p515b相同)  (2)說有部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說:  由此因緣我...正法廣利人天。(T23, p629b)  以上所列大眾部與說有部的制戒十利,除了譯詞有所不同,其內容與次第完全一樣,這不是偶然的,是因為這二部(以及犢子部)都屬未參與第二結集的會外廣大僧眾,因而維持第一...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5940248.html
  • 中古汉译佛经与小说“发迹变泰”母题

    是对于佛经母题内蕴的一个有意延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生经[M].卷1,佛说堕珠著海中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卷3,75b—c. [2] 道略集·杂譬喻经[M].大正藏:卷4,529a—b.此又见道略集众经纂杂譬喻经:卷下. [3] 分别功德论[M].卷4,失译人名今附后汉录,大正藏:卷25,45b—c. ...

    王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03840839.html
  • 当代人间佛教应是对初期佛教的继承

    法师著《佛法概论》,第一百五十四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6月  注5:《佛法概论》第五至六页  注6:T02n0099_p0024a  注7:T02n0099_p0023b  注8:T02n0099_p0337a  注9:T02n0099_p0338c  注10:T02n0099_p0024b  注11:T02n0099_p0340c  注12:T02n0099_p0166c  注13:T...

    宏 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2450610.html
  • 略说种子

    1585, p. 8, b23-c4)   复次能成为种子的义理有六种,谓一者刹那灭,二者果具有,三者恒随转,四者性决定,五者待众缘,六者引自果,如是具此六义方能成为种子。又外相分性境的稻谷及麦子...引因内种,必由熏习生长亲能生果是因缘性。外种熏习或有或无。为增上缘办所生果。必以内种为彼因缘。是共相种所生果故”(CBETA, T31, no. 1585, p. 9, b7-c5)   复次依五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1554260.html
  • 论昙鸾净土思想“二道”说

    的一点不成熟思想和粗浅认识,今撰写此论文,其目的请诸位佛学专家和大德高僧赐教。  注释:  ①全称《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  ②《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1;T40,p0826b。  ③《赞阿弥陀佛偈》卷1;T47,p0424a。  ④《十住毘婆沙论》卷5;T26,p0041a。  ⑤《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1;T40,p0826b。  ⑥《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一云:“此...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83768788.html
  • 《大智度论》之禅波罗蜜(上)

    727b22~c3):   五通者:一、神境智通,二、天眼智通,三、天耳智通,四、他心智通,五、宿住随念智通。此五皆以慧为自性。已说自性,当说所以。   问:何故名通?   答:于自所缘无倒了达,...未到定的慧解脱阿罗汉便是。   (参见《杂阿含》卷14(347经)〈须深经〉,大正2,96b-98a)   (五)“慧解脱阿罗汉”(具未到定或四禅、四无色定)与“俱解脱阿罗汉”(具灭尽定)   《...

    厚观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1350889889.html
  • 回鹘文《荀居士抄金刚经灵验记》研究

    的记载,如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三(A)、李肪《太平广记》卷一〇二(B)、道世《法苑珠林》卷一八(C)、《金刚般若经集验记》(D)、《金刚经感应传》(E)、《金刚经纂要刊定记》卷五(F)、《大唐内...干。斋日村人就供,每闻天乐声,繁会盈耳。[4] 后世诸本多本乎此。与以上诸汉文本相比,回鹘文本有不少改动,如:回鹘文本未写书生姓氏,A、C、D、E诸本作“荀氏”,B、F、G、H本作“苟氏”;回鹘文本...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2143260.html
  • 法显精神对现代心灵环保的启示

    正欲远尘离俗故入道耳。”[ [梁]慧皎:《高僧传》卷三,《大正藏》第50册,第337页b-c。]可见,法显已经确立了追求最高解脱的坚定信仰。这种信仰一旦形成,就是内聚于心的一种力量和感情。...正藏》第51册,第866页B。]因为“志有所存”,所以才呈现出“专其愚直”。这个“志”就是其内藏于心的信仰和为信仰所驱动的求法...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32370172.html
  • 法显精神对当代心灵环保之开示

    第337页b-c。)可见,法显已经确立了追求最高解脱的坚定信仰。这种信仰一旦形成,就是内聚于心的一种力量和感情。《高僧法显传》中,法显就曾自己解释其西天取经的行为说:“所以乘危履险,不惜此形者,盖是志有所存,专其愚直,故投命于必死之地,以达万一之冀。”([晋]法显:《高僧法顯傳》,《大正藏》第51册,第866页B。)因为“志有所存”,所以才呈现出“专其愚直”。这个“志”就是其内藏于心的信仰和为信仰...

    李利安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54349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