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455篇,用时17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师的圣果观(下)

    16中)等,本文尚未说明。大众部的“诸预流者心心所法能了自性”,笔者于〈论师的佛陀观〉,有关佛智部分,已作了说明:证得初果的圣者,在一刹那心顷,就能缘、能了心心所法的自性,这是站在“智等能了为自性,...

    悟殷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1350489879.html
  • 论师的“时间”观

    异部宗轮论》说:大众部主张“过去、未来非实有体”,化地部主张“过去未来是无,现在无为是有”(大正49.16上,16下)。另外,据南传《论事》记载:大众部分流出来的北道派说:色等(有为)法的自性,是真如,...

    悟殷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1350589881.html
  • 中国宗教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字多天皇宽平六年(894),共派出遣唐使19次,除3次未能成行外,实有16次。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输入唐代的文化,遣唐使船的往来都有留学生、留学僧(“学问僧”)随行,有些还搭乘新罗船和唐朝商船入唐。...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9510289947.html
  • 普贤上师巴支仁波切的故事

    银子是毒   16花雨   17密续之旅   18神圣的发宝   19名字与名声   20米粒   21圆满的布施   22西藏的茶道   23年轻女子的供养   24所有祈求都能如愿...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8455990572.html
  • 朝阳历史佛教文化之“最”

    穿绕在执柄上端。环形执柄,柄上扳住如鸟尾。通高16、腹径8.5厘米。令人称奇的是,该瓶的内底上又立一小瓶。长颈,弧腹,一侧有执柄,呈谈蓝色。高约4.3厘米。   这件文物做工精致,极轻薄,呈淡绿色,...

    孟昭凯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23101790695.html
  • 浙江寺观藏书考

    住山善德超。”版外有“杭州在城众安桥北朱家经坊印行”。卷首钤有‘南王慈氏大藏经’长方朱印一方”16私家经坊出于商业目的刻藏,纯供私人请印,在当时不只杭州处,嘉兴也有移坊私印的情况发生。明朝浙江寺院藏书...外十种》[明]高濂等辑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7   13 《道藏源流考》,上册,第130—131页   14 《道藏》第22册第14页   15 《道藏》第22册第1页   16 ...

    刘杭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6433490752.html
  • 三乘究竟与一乘究竟——兼论印顺导师由缘起性空论以证成“一乘究竟”的可能性

    定位。自理论言,既然“弹偏斥小”而赞叹大乘,就必须开示具体的成佛之道。《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五说:   “第一义亦名性空,亦名诸佛道”。[16]   诸佛道,是“诸佛所证无上正等菩提”的异译,显然...一一一○。   [15] 印顺导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页九八一。   [16]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五(大正八,页四○三上)。   [17] 印顺导师于《中观今论》云:“中论确...

    释昭慧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6543490898.html
  • 商羯罗的解脱观及其思想渊源

    16] 换言之,梦中所见诸现象,本非实在,而是由觉醒时所得潜在印象所引起,这是一种误知。   (2)、无意识的状态(《广森林奥义》IV.4.4)。杜依森(Deussen)认为,奥义书说人在逝世后进入...---------------------------------------------------------   [1] 在乔荼波陀的《圣教论》(I,16)中aja一词指不生,不生便不死,意为...

    孙晶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0691538.html
  • 《隐喻文化学》第八章 宗教的必然是象征的

    ,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诸人。直到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才基本上否定了象征释经法而采用更加尊重字面意义的解经法。   象征释经法及其发展过程我们还可以在加达默尔的著述中来了解。其《诠释学》(...

    赵维森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2191579.html
  • 伦理学中的形式与实质

    对一切理性的存在都具有决定作用[16],所谓“任何情况”,已蕴含了道德法则作用的无条件性;按照康德的看法,道德法则总是以定言命令为其形式,相对于假言命令的条件性,定言命令则以无条件性为其特点。康德所...上帝观念的基础,亦即把存在的具体性最后归结到超验的存在。(同上,pp. 397-398)就此而言,舍勒似乎又未能达到对存在具体性的真实理解。   [16] 参见Kant, Critique of ...

    杨国荣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111091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