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383篇,用时1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北传大乘佛教的起点

    梵摩渝经》[注6]、二~三世纪龙树《大智度论初品》卷四“释复有菩萨摩诃萨处”[注7],及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助念佛三昧品〉[注8]等处。   除了念佛相好的内容外,《杂阿含经》中...三昧”的禅法[注10],这由其基本的五门禅法中并没有“念佛”一门可知。反之西北印地区则特别偏重“佛陀”功德的开展,不仅形成其思想及造像,并进而...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944478.html
  • 当代台湾如来藏思想的诤议与回应──印顺之后的如来藏学诤议之评议(1)

    在佛教观念史的发展进程的诠释学的阐明之中,来加以了解。[6]  如今,在当代佛学诠释的多元发展中,在如来藏思想所引起的学界讨论之中,在日本批判佛教及京都学派佛教哲学的诤议中,以及在当今的当代新儒家的...实际上在此存在著两个界域,[10] 理解历史就是与历史对话,彼此交谈,交流沟通,这里适用的是对话之中的“提问-回答”的模式,我们藉由重建问题而使得历史对我们讲话。[11] 在这里,视域融合阐明了不同文化...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344487.html
  • 论佛教戒律观对“罪”的看法 以“罪”之判定为主的层级研究

    累积结果,显然的,一个越聪明、越有智慧的人,就越容易将有助于自己利益的思想与行为,推展到利他思想与行为的行践上。这种利他行为,是最高的道德表现。[6] 此一利他主义者的道德水平,超过社会平均水平。当然,...、自杀、游荡等、赌博行为、堕胎、贿赂罪、间谍罪等犯罪行为,加害者与被害者均有违法的行为。[10]   (二) 三个角度确立佛教的“罪”   佛教对“罪”的定义,可从三个角度以看它们之间的层级关系:  ...

    释空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844517.html
  • 佛教与中国文学(1)

    (注6)  六朝时期宣扬佛法,有导师,有经师。导师擅长唱导。“唱导者,盖以宣唱法理,开导众心也。”(注7)也就是用通俗的语言,随缘设譬,宣扬佛教教义。经师擅长转读。转读是用有韵律的语言歌咏佛经经文。“...宋之中世,极于齐之初年。竟陵王子良必于永明七年二月十九日以前即已娴习转读,故始能于梦中咏诵(注10)。然则竟陵王当日之环境可以推知也。鸡笼西邸为审音文士抄撰之学府,亦为善声沙门结集之道场。永明新体之...

    张中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1844569.html
  • 论古代中国的“吃菜”信仰

    体现。因此之故,不能从信徒们的“吃菜”行为上来判断他们究竟是佛教信奉者,还是摩尼教徒。[6] 然而,一旦深入探讨一下两个宗教的教义,则会发现,形式上看来是相同的“戒杀”和“素食”,其实源自完全不同的...之水,存在于物质诸子的下部。[10]  “受难耶稣”的无所不在性,使得摩尼教徒在生活中必须时刻留意,谨慎小心,以免在无意之中伤害了“耶稣”。于是,教徒便不能宰杀含有“光明分子”的任何动物,以至伤害了...

    芮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3344614.html
  • 武则天的宗教信仰探讨

    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制颁于天下。”[5]   显然,按照则天时代所见的佛教《大云经》[6] 记述,武则天被说成是弥勒佛下降人世,并被指定来取代李唐而充任中国的帝君。不管这类记载是否是武则...当成佛,号曰弥勒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10]  有关弥勒下生人世(“阎浮提“),继承释迦牟尼而为佛,彻底普救众生的描述和传说,为数甚多。总的说来,不外乎如下内容...

    芮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4644643.html
  • 從臺灣萬佛會談佛教的社會參與

    多元分化的方式契入到各個社會結構之中,適應於不同階層民眾的性質與需要。這種包容性的胸懷也正符合佛教法門的方便說,呈現出佛教原本多維的發展模型(註6),至於正統與異端的爭議就繳給歷史去作評論吧(註7)。那...協助群眾渡過社會結構性變遷的生存困境(註10),最好還能以先知先覺的眼光與智性,率先領悟到新社會的結構特性與人文環境的新需求,積極地鼓吹與實踐合乎時代與社會的新觀念與新行動, 重新創造出一個具有創意的新佛法與新...

    鄭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1144703.html
  • 東初老人有關「佛教與中國文化」之撰述析論

    中國群眾之間的順利傳播,部份中國佛教祖師感覺到有了解外學的必要,唐代的宗密在判教思想中納入了儒、道二家的思想,肯定二家教義對世道人心之教化的貢獻;[6]明末憨山德清對《老子》、《莊子》、《中庸》、《大...若無視於佛學,實為不知中國文化為何物者也![10] 太虛大師甚至認為通過佛學才能了解儒家孔子學說的精神底蘊: 故吾於孔子之經典,入佛以後復取而研究之,覺其精神奧理,即講之百年,亦不能盡,……。[...

    黃國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1544712.html
  • 乔达摩佛陀

    颇负名望的一员〔注6〕。 佛陀的一生便洋溢着这一种普度世人的信念。悟得正觉后,他的慧眼看见了「知见不染尘垢的人们,和知见痛苦地为尘垢蒙蔽的人们」(注7)。 整个人类迷乱而又彷徨,急切地需要开示、帮助。...(注10)。 革命的圣人从佛陀其人进而谈到他所创的这个宗教,必须从产生佛教的印度教为背景来作一检讨。佛教与印度教不同。印度教是从不可见的过去,在多半不知不觉,渐渐累积的精神遗产中演变成的。佛教则在...

    史密斯 著 张澄基 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1844720.html
  • 走向荒芜的生命之屋

    为槁木死灰。 6 当意识到毕生建造的生命之屋终将因死亡的到来而陷落时,当获知其所有的努力最终将被判定为一场徒劳时,人们便转而去筹划起死亡之室的事宜来。《诗经·唐风》云:“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理想答案,那就不说也罢。生命既已可悲,为什么还要在可悲的生命之上,再添一朵哲学上的恶之花——死亡哲学呢? 10 为了延缓生命的荒芜,为了反抗存在的虚无,我们开始不断地做梦、回想、追忆、怀念,而所有的...

    雨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264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