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56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抵达存有之加行功夫—观呼吸

    变化。是当代极具影响力的南传佛教大师,引文摘自其书《以法为赠礼》第13—15页。  [3] 五个阶段是(1)观察并了解呼吸:盘腿坐好之后,将注意力放到呼吸上,开始吸气和呼气。  (2)观呼吸之始末:在...

    释道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651826.html
  • 虚云大师的教育理念

    尼山塑圣[14],丁兰刻木[15],中国各宗族祠堂,以及东西各国之铜像等,亦不过令人心有所归,及起其敬信之忱,功效不可思议。语其极则,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16]   2、倡导&...弟子塑造其先师的肖像以永怀追思。   [15] 丁兰刻木,即二十四孝中的汉代丁兰孝亲的典故。丁兰,汉代河内人,父母早丧,则刻木像事之如生。这里褒扬了世人应该慎终追远,永志不忘先祖恩德的孝道精神。 ...

    道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851829.html
  • 泉州佛教

    佛寺15座。   总之,有唐一代,泉州一府五县(同安、惠安、安溪、南安和晋江)共造佛寺院40多座,足见唐代泉州佛教之兴盛。   佛教兴盛发展。   今泉州开元寺仍保存着泉州西门发现的纪年为唐·大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5151852.html
  • 中国佛教心性论述评

    染、净上进行了区分。作者认为,心真如门是清净的本觉,心生灭门是导致杂染的不觉[15]:心生灭门之所以能导致杂染,是因为众生有无始无明;心真如门之所以清净,是因为众生有无始如来藏。在这个过程中,如来藏是...14]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二》   [15] 不过,心生灭门本身却不是杂染法,这一点必须明确。   [16] 本心   [17] 杨维中博士学位论文《心性与佛性──中国佛教心性...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5151853.html
  • 把握佛法的基本内涵——佛法六要点

    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12、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13、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14、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痖报。15、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16、若遇破用常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5251854.html
  • 《金版大藏经》史迹考

    标准版式 雕造的卷册 , 每版 15 至 23 行 , 行 10 至 16 字不等。崔法珍雕刻《金藏》一事 , 明朝万历年间 , 创刻《嘉兴藏》的 发起人之一 , 山西五台人陆光祖 , 在明代万历十二...赵城金藏整修一新》 的报道 , 接着于 8 月 15 日刊登《赵城金藏》修裱后的照片一 幅。早在 1959 年秋 , 为了使西藏的珍贵文物得到妥善保护 , 中央文化部派文物调查团前往西藏 , 在西藏自治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5751868.html
  • 法藏《大乘起信论义记》及元晓与见登的相关述记关于一心开二门的阐释

    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黎耶识。此识有二种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15]  ---------------------------...《佛性论》和真谛译《摄大乘论释》卷15等)和“将瑜伽学糅入如来藏学”(《大乘起信论》)的两个方向,[54] 融会如来藏学与瑜伽学,展开了“如来藏说与唯识思想的交涉”的论题。因此得以呈显《大乘起信论》依...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5951874.html
  • 空与太极--略论明代蕅益大师所著《周易禅解》

    以上与人类没有两样。[15]细胞也好,基因也好,它不就是太极,更不是太极的最小单位,但任何一个细胞、任何一个基因,都具足了太极的全德,也无不依著太极之理而运转。   在中医学的日常运用中,可以从脚底... 同注1,页一四九。   [15] 引述李远哲博士2001年在中央研究院所发表之语。   [16] 同注1,页一三一。   [17] 同注1,页一四八。   [18] 《杂阿含经》,卷十二,...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0351876.html
  • “见山只是山”--不立文字与禅形上美学的终极关怀

    史作柽,《艺术的终极关怀在那里?》,台北水瓶世纪文化公司,2001年版,页390。  [15]钱穆,《湖上闲思录》,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8年三版,页25。  -------------------...

    曾议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0551881.html
  • 澫益法师儒佛会通思想之研究——以《学庸直指》为例

    法师以“法华开显之旨”来会儒学时自述:“然此是智旭之中庸,非子思之中庸也。”[15]这句话很明白显示出澫益法师的态度。再从澫益法师站在圆教“随拈一法,无非中道”的立场来说儒佛两家和会来看,儒佛两家会通...  [15] ,《蕅益大师全集》册17,页10716。  [16] ,《蕅益大师全集》册19,页12345。  [17] ,《蕅益大师全集》册19,页12346。  [18] 《中庸直指》,《蕅益大师...

    周玟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0751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