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 出世間的。還有把大乘智認為大義智是因以十力智等作自利利他 的無漏世俗智。對此再解釋:(47)雖然十力智可通自利與 利他,但十力智 ────────────── 44....pp.711中-712上),寺本婉雅,平松友嗣共 編譯註:《藏漢和三譯對校異部宗輪論》(日本,國書刊行會 ,昭和49年) pp. 47-48中,當做一切有部的根本教義的部份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346886.html
-
因因。 ” (注 47) 《涅槃经》说因因是指观察十──────────────注43:《大正藏》卷44,页473中。注44:《大般涅槃经》的“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一说“众生佛性非 内非外,...》,《大正藏》卷46,页781-785。注46:《大般涅槃经.师子吼菩萨品十一》卷 27, 《大正藏》卷 12,页 524 上。注47:《大正藏》卷44,页473下。
...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0847149.html
-
慧门。非但能发慧,亦能正定,是开智门。问:‘是没是智门?’答:‘意根为智门。’问:‘作么生开智门?’答:‘意根不动,是开智门。’ (47)
从上面所引“五方便”中的前两方便,已经可以看出神秀之...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渐禅”吧?而神秀禅法的第( 5 )个特色─注重念佛, 我人也将在下文一并讨论。─────────── 47 引见《大正藏》卷 85,页 1274,中~下。 48 《菩提...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647156.html
-
47)据上所引,知道东晋南北朝以来所译的各种不同佛门部派的戒本,都是禁止沙门从事经济活动的。而其中的“尼萨耆波夜(逸)提Naihsargika-prayascittika)”是一种相当重的罪过,犯戒...。(注 46) 弥沙塞五分戒本页二○二中。(注 47)解脱戒本经页六六三中。按,解脱戒本经是迦叶毗律 (Kasy apiyavinaya) 的僧戒本,迦叶毗律大本虽在唐时由玄奘三藏 (六○二--六六四...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447290.html
-
他認為修定修慧的第一步是發提心。發提心的基礎應該懂得吉凶悔咎「皆由一念動而生」(註47)。此一「念動」即「無明初動,動則必至。因無明立所而生妄能,成異之同,紛然難起,故名為屯。」(註48)「屯」即...同註24。註46 同註24。註47 同註23。註48 《周易禪解》卷二。註49 同註48。註50 《周易禪解》卷三。註51 同註48。
...
夏金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2647327.html
-
寺凋蔽已久,庄田多质押于富室,住持玉林妙琼以己资尽复所质庄田,并修佛殿、法堂,院外则筑墙围绕,并树巨木五十万株(注47)。此为入元之事,仍可取为资料,以俾研究之用。另外,筠州洞山普利禅院自洞山良价于...,也是人格的完成中应该努力去做的事。内在修为的完成与外在社会幸福的达到,内外双修方为功德圆满。 --------------------- (注 47)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十一,〈菁山普明寺记〉...
黄敏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447397.html
-
我者,即是万物与人间之谓。换言之,即一者是万物之谓的自然界存在体,一者是与此相对,即人间之谓的自我或自己的存在体(注47)。归之,即是自己之外的他物这一意含的自、他相对而包融的对象。此之对象,若就造像...页162。 (注 46) 《大篇》,页161。 (注 47) 此中之“我”,应是自己之谓,非指如来之谓。(《佛语》,册上,页157-d。) (注 48) 永熙二年(532) 的〈北魏元□等法仪廿...
林保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547398.html
-
masters ·
页 47
《健拏骠诃》 (Ga.n.davyuuha)(1) 这部原先独立的, 而且至今尚有梵语传本在尼泊尔单行流通的大乘修多罗 (2) ... ”的阶段。 它的一个发展是把讹变的“娑”因字形相近,更误写成 “婆”。澄观的《〈华严经〉疏》就是这样。(47) 另一个 发展是︰本来“从水,从土,日声”的“涅” ...
高明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0947440.html
-
三九七至四○一年)遇疾而卒,春秋七十有一(注47)。吉藏“中观论疏”说:“壹法师,世谛之法,皆如幻化。是故经云:从本以来,未始有也”(注44)。可见他是把一切世间法,都识之为幻化不实。而安澄“中论疏记”...47):参看大藏经第五十册,三五五页上,“高僧传” 卷上。
(注 48):参看汤钖予撰“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页二 七○。
(注 49):参看方东美撰“生生之德”中“中国形上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147466.html
-
來藏在身內,儼然清淨如我(佛)無異。」(註46) 如來藏為煩惱所染為眾生﹕「一切有情具如來體,為煩惱皮所包。」(註47)「但彼眾生為煩惱所覆」(註48) ---------------------...。 (註 47) 不空譯《大方廣如來藏經》,大正,十六,四六二,中。 (註 48) 同(註45),大正,十六,四五七,下。 如來體亦即如來藏體,有如真金,常住不變﹕「真金寶者,如來藏是」。(註...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34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