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0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明末清初闽台佛教的互动(2)

    戒用二十五条赤色袈裟, 是为例规。(页73) 由此报告来看,可以知道,当时出家僧侣要受戒的困难度,因台湾佛教界本身可能没有传戒的条件,故必需长途跋涉到福建,这已是困难之一,加上需要金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745999.html
  • 《大毘婆沙論》佛陀論之探討(2)

    .945a~947b  [62] 《大智度论》卷26?大正25.247b  [63] 《十住毗婆沙论》卷10及卷11?大正26.73c~83c  [64] 《瑜伽师地论》卷49?大正30.566c~...

    釋慈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446011.html
  • 李卓吾的生平与佛教思想(1)

    他?寄寓他乡,又无论道知已可以过往,日子真是寂寞而难过(注72)!  283页  李卓吾决定搬到附近麻城,一间私人的佛院去。他的妻子平生“必不轻履僧堂”(注73),被送回泉州老家。李卓吾把所有的剩余...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846098.html
  • 李卓吾的生平与佛教思想(2)

    提到无念深有之名,应撰于搬至院后。但耿定理的逝世,使他寂寞,则是事实。文收于《焚书增补》一,页二五五。  (注 73) 李氏之妻黄宜人,不信佛,不履佛堂,令他大感遗憾。见《焚书》卷二,“与庄纯夫”,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846099.html
  • 试论佛道二教之初期交会,兼论二教对“淫欲”与“生命”的看法

      试论佛道二教之初期交会,兼论二教对“淫欲”与“生命”的看法  萧登福  国立台中技术学院共同科教授  华梵大学 第六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 ( 2002.07 ) 页45-73  ...------------------  p73  “儒书言: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

    萧登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246107.html
  • 熊十力哲学体用关系探究—以《新唯识论》为例

    -------------------------------------------  (22)同注(15),卷上第四章转变,页73~74。  又《体用论》称:“余读《易》,至显仁藏用处,深感一藏字...

    朱敬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546111.html
  • 唐代士人的“始儒终佛”

    习登正觉。[73]  节制情欲,属于精神心理学范畴;以理牧人,属于社会政治学范畴。在刘禹锡看,孔子(素王)和释迦牟尼(慈氏)这两位不居王位(“释王者之位”)的人,前者创立纲常名教(“中枢之教”),为...相孜、崔仆射安潜,皆  --------------------------------------------------------------------------------  [73] 见...

    张 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946118.html
  • 戒律之原理--以不杀生戒为例

    ,莫不有其条件因缘。此下略为剖析其余三门不生的理由何在。 缘起的诸法,是不会由己因或他因单独生成的(即“不自生”“不由他生”), 页73 这个还比较好了解;但为什么也“不共”生?“缘起”不...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446239.html
  • 观音菩萨的形像研究

    掩映,祥云缭  绕,岩座之下,莲花盛开,莲叶为伴,鲜洁欲滴,善财童子  赤足立于莲叶之上,头挽童髻,腰负包笈,双手合   73页   十向菩萨求法,一付纯真童稚之相。岩座之左下方,尚有一  女子...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746241.html
  • 智者的圆顿思想

    智者所立之圆顿止观。───────────────(注 31) 智者,《法华文句》,大正三十四册,页82下。(注 32)《妙玄》,页808上。(注 33) 牟宗三,《佛性与般若》,下册,学生,民73修订...”乃是假象的存在,这些“有”的本质,莫不是“空”,所以“空”才是真谛。从假入空的二谛观又有三种:随情、随情智、随智,三种二谛观,(注 73) 在此恕不详述。“从空入假平等观”,摩诃止观上说得明白。 ...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5446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