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383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开权显实”论法华之妙

    ……  一切法亦权亦实者,如文:所谓诸法如实相,……  一切法非权非实者,文云:非如非异。又云:亦复不行上中下法、有为无为、实不实法,非虚非实如实相也。[6]  由引文中,可知权法、实法皆是相对待而说...  页298  玄览旷荡高明为若此,况论旨趣耶?[10]  以上三段引文,是就“一切法皆实”、“一切法亦权亦实”、“一切法非权非实”等三句各遍破一切偏执。若“一切法皆实”,则唯一究竟道,岂有诸多究竟道...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246192.html
  • 易经离卦与曹洞禅

    (一)何谓易 易经是我国六经之群首(注5),一向为孔子所乐道。相 传孔子作十翼(注6),其用意在于阐扬易经洁净精微之道, ...(注10) 他把万物划分 为“回互”和“不回互”两种功能。例如说水在鼎内,火在 鼎外,水开沸腾,则两者相反相成,便称为“回互”;反之 ,如火上水下,则两者互不...

    陈荣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546198.html
  • 元初临济僧人--海云的禅法和思想

    忽滑骨快天的“禅学 思想史”。印简在这书中,占了三页。他的生平事迹,悟解 经过,书中都有概要;可是一谈到他的禅学和思想,忽滑骨 却完全不加讨论(注6)。其他佛教...对方说完,即刻大喝一声:“休生分别!”截 断对话。(注10)。 41页   “休生分别”一语,正是佛法和禅门中共有的真理。因 ...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746200.html
  • 从观心法门看天台心性学前后期之嬗变

    页236 从观心法门看天台心性学前后期之嬗变 中华佛学研究 第五期(2001.03)  “色心不二,不二而二,为化众生,假名说二”[6] 的意义。不过,在智顗看来,“一念无明法性心”作为总纲,若广说...具:  虽三而一,虽一而三,不相妨碍。三种皆空者,言思道断故;三种皆假者,但有名字故;三种皆中者,即是实相故。但以空为名,即具假、中,悟空即悟假、中,余亦如是。[10]  通过以上的疏理,我们大致能...

    傅新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746201.html
  • 声闻律之制定意义

    ,觉音则称之为“教授波罗提木叉”(Ovadapatimokkha)(注6)。配合印度布萨(posadha) 之古老宗教活动,这种身心策勉的教诫,是在每月两次布萨的定期集会中举行的。贰、创之戒法的原委...。“灭”指灭除诤事,即七种灭诤毗尼(注10)。“断”,是“断烦恼毗尼”。“舍”是“不作舍”与“见舍”两种对治僧残的羯磨。从上述定义可知:“律”有调伏思想与行为,以利个人与僧团的意义。 由“法”而...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0446211.html
  • 明本禅师的禅学思想

    基地,在江南 一带形成了很大影响。宋本根据自己的见闻,描述了当时的情 况:“余尝使江南,闻师(指明本)所至,四众倾慕,香茗金 币,拜立供养,悉成宝坊。”(注6)明本不仅有...纠正某些禅僧“不求心悟,惟尚言通” (注10)的错误倾向,他写作了《信心铭辟义解》;由于他在 各处建立的茅庵都名曰“幻住”,他应相从的僧人之请,讲述 参禅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魏道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046224.html
  • 禅净融合主义的思惟方法

    致 本则同,感而遂通,达迹成异”(6)。“迹异本同”的融会 方法很“方便”地将三教所主张的绝对真理纳入一个形而上 体系,而其相异处则放在形而下的层次去处理,... 和建设性的大杂烩而已了。许多西方学者都认为它是种“不 忠实,随意取材,腐化或肤浅”的方法(10)。他们宣称融合 方法背叛了原来思想或宗教系统的原理。为了取得...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046225.html
  • 戒律之原理--以不杀生戒为例

    “解脱道”的感人事例(注6): 佛在世时,有鸯掘罗其人,聪明辩慧,微言善说,不幸受邪师诳惑,令他杀一百人,一一取指作鬘,做为头冠,说是这样可以生天。鸯掘敬顺师教,痴狂乱心,步入市衢,逄人便杀,割...勿施于人。”“我之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注10)即为证明。佛教从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五戒”到最高的菩萨心行----“与乐拔苦”的慈悲,莫不从“以自度他情”出发,将心比心以克制自己的情欲,...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446239.html
  • 观音菩萨的形像研究

    菩萨(注6),与大势至菩萨一同襄赞阿  弥陀佛的教化,信仰净土宗的教徒,欲往生极乐世界,于临  命终时,修持念佛至一心不乱,观音菩萨便偕同阿弥陀佛、  大势至菩萨等来迎接、往生净土。  此净土思想系统...莲华,右手仰掌□上”(注9)  者,有“左手把杨枝,右手持澡瓶”(注10)者,有“左  手屈臂当心,屈中指向上直竖,右手臂向左手上,屈头指与  大指相捻,而柱左手中指之上”(注11)者,更有全掌持白莲 ...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746241.html
  • 佛教与现代经济伦理

    他如何获得财富和思想上的宁静。这就是佛教所谓「法轮未转,先转食轮」的道理。[注6]《增一阿含经》亦云:「一切众生有食则存,无食则亡。」在《中部》的《巴陀伽摩经》(Pattakammasutta)中,...生活,完善道德的生活」,亦即「乐道」;进而「再以此完成优美家庭、良善社会、和乐国家、安宁世界」。[注10]   二、佛教与现代职业伦理   在纯粹物欲和现实利益的驱动下,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王觉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2946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