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383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法华玄义》所引重要经论看智顗的思想结构

    ,岂更佛法待于佛法?如来法界故,出法界外,无复有法可相形比,待谁为粗?形谁得妙?无所可待,亦无所可绝,不知何名,强名为绝。[6]  “绝待妙”说明圆教之绝对精神,不在于相待于相对而成其绝对,而在于融摄...结构/佛法组织。前者是以五重玄义(释名、显体、明宗、论用、判教相)来发展佛教的诠释方法,后者则是智顗运用诸经论所架构出来的企图包含一切佛法的圆教思想内容。  1.方法论结构[10]  五重玄义是《法华...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446642.html
  • 法藏 大乘起信论义记 及元晓与见登的相关述记关于一心开二门的阐释:

    唯识学的特色,是中国佛学对于印度佛学一次成功的转化。  除了法藏的 ?大乘起信论义记? 和元晓的 ?大乘起信论述记? 之外,笔者的本论文也将讨论见登 ?大乘起信论同异略集本?[6] ,见登 ?大乘起信论...藏   缘起宗……此宗【如来藏缘起宗】许如来藏随缘成阿赖耶识,此则理澈于事也。亦许依他起无性同   如,此则事彻于理也[10]……今此论【?大乘起信论?】宗,意当第四门也。   法藏以“如来藏缘起...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546643.html
  • 汉魏两晋般若学经、论翻译的考察

    的重要时期。佛教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之初,佛经翻译的事业并不发达,佛教教义也并不显著,至使早期的佛教信徒,视佛法与黄老方术同流,如楚王英、汉桓帝等对于佛教的信仰,都是黄老、浮图并祠的[6]。此一时期,...以禅观、法数两类居多,其中并未见有般若类经典的传译[10]。  至于《般若经》的始译,则必须推功于支娄迦谶。支娄迦谶与安世高同样在东汉末年来华,并于灵帝光和中平年间(178-190A.D.)翻译佛经。...

    罗 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646646.html
  • 导师的话:道在平常日用中

    ”。不怨天,不尤人,“尽自己的努力以向上,不因现在的遭遇(不如意)而动摇离恶行善的决心”。深信因果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就能表显出佛法的精神。佛法的三世因果说,传来中国,一般是似信还疑,存有徼  页6 ...name or mantras, eat only vegetarian food and liberate animals every   页10  day. You need not run ...

    释印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746651.html
  • 印光大师─儒佛会通的净宗始祖

    ),世寿八十,僧腊六十。郃阳县乃商朝贤相伊尹的故乡(孟子曾赞美伊尹为“圣之任者也”[注6]);师学名绍伊、字子任,  页186  盖取绍承伊尹以教化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大义。师志切济世的胸怀,于年少时即见...文字般若(书信)宏法度生,“其雄辩、流利,为古今僧人所罕见,得力于家庭的长期培养之功,是不可磨灭的。”[注10]  二、由儒归佛  师自幼随兄长读儒书,颇以圣学自任,且深受程朱辟佛论的影响;后因罹患...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946656.html
  • 禪宗典籍550種提要(2)

    1315. 《民国时期的佛学与科学思潮》  1316. 《论陆学之消化佛学》  1317. 《玄学、佛学与山水之趣》  1318.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庆祝建院10周年》  1319. 《佛学唯识论...1465. 《佛教人才培养必须理论联系实际》[4]  1466. 《佛教的神灵观》[5]  1467. 《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声明》[6]  1468. 《佛教文化与现代化》[7]  1469. 《...

    吴言生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5546670.html
  • 论述天台智者大师的次第戒圣行

    摩诃萨从初发意已来,应念圣戒、无缺戒、无隙戒、无 瑕戒、无浊戒、无著戒、自在戒、智者所赞戒、具足戒、随 定戒。(注6) 此中所列举念戒之内容----“圣戒、无缺戒....随定...。此大同小异,于义 无失(注10) 引文中所提到的《大论》或《论》,皆是指《大智度论》,亦即是《人智度论》之简称,而所谓 《大经》,则是指《大般涅槃经》。文中将《大智度论》之“十支戒”...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5646672.html
  • 止观在中国佛教初期弥陀信仰中的地位-- 以南北朝之前为探讨中心

    c)释法度 - (437-500) - 以苦节成务,为妖、神受五戒 - 与法绍时人称 ` 北山二圣′,愿生安养,偏讲无量寿经 (p.380bc) (注 6) 【表二】《比丘尼传》中修 ` 观行′...goodmind or disposition, benevolence, kindness (好心、好性情、慈悲、善良 )"。(注 10)亦有 "of a formerBuddha (一个过去佛的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0046675.html
  • 三论宗主要典籍之评述

    般若五时八部之别,谓即非浅深次第前后相成。(5)明前后,即阐述摩诃般若之前后。(6)辩经宗,谓般若以因果为宗,其正体非因非果。(7)明显密,谓如来之化有四门,其中般若有显、密之化及傍、正等四门。(8)辩教,说明南方五时、北方四宗之说为非,谓如来之经教唯大小二乘而已。(9)明传译,叙述朱士行等经典传译之事迹。(10)依文解释,依《大品般若经》逐字逐句,详为解说。全书内容援引了涅盘、华严、法华...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1546712.html
  • 陈那唯识理论的初探

    所依的住处进行治疗,因此可以说感官是隔 著距离来把捉对象的。所以如正理学派所说,感官是从住处 向外跳出,接触外境而认识外境的说法,不能承认 (6)。就 是即使... 由于存在于外界的事物,在理论上无法满足以上两个条件 (10)。如此一来,已排除了外界的事物是知识中形象的来 源之可能性了。这样吾人 ...

    陈宗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1846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