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佛理,雅与康法朗等,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释之例,谓之格义。”“事数,谓若五阴、十二入,十二因缘……之属”。[6]其二是,泛泛地解释,指中国佛教各宗派凡为中国固有想所影响,或有中国思想倾向者,都... “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刑……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数所贵行修道,以炼精神而不已,以至无力而得为佛也。”四十二章经: “恶心垢尽,乃知魂灵所从来,生死所趋向,诸佛国土道德所在耳。”[10]又淮南精神训曰:...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047464.html
-
目标更容易获得实现。而且谶有弟子支亮,亮有弟子支谦,是为三支(注6)。 在支谦所改译的“大明度经”的第一卷说:“得法意以为证”,支谶在注中说:“由言证已,当还本无”,这就很像前面王弼所说的“得象在忘言”...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注10)因此“竹林七贤”,完全是当时清谈玄论的代表,却为士君子所嫉妒。其他像王衍,也是以高位而尚玄虚(注11),遂使清谈玄学风靡天下,直到西晋灭亡为止。 迄...
杨政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047465.html
-
,高僧传 第一历代三宝记第二、第四。支谶所译般若道行品 经,即大般若第四分内之三十品。
246页
(注 6):参看,历代三宝记,认为当时号称天下最为博知 ,不出三支...,自然就不会说出自己是 受到佛家的影响。
(注 10):参看,世说新语卷五,任诞第二十三,系六朝宋 刘义庆著。
(注 11):参看,晋书卷四十三,王戎传后从弟王衍:“囗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147466.html
-
、最恶的等等。汉译有“极”、“最极”、“最胜”、“无比”。5佛典中也有Parami的形式存在。这比Paramita更早出现,亦源自Parama。6Parami加上具有抽象性质意味的名词结尾ta,即意谓...Paramita一词在中国,除了译为“到彼岸”、“度”、“波罗蜜”、“波罗蜜多”以外,也有其它译法,如《大智度论》卷十二,鸠摩罗什译为“波罗蜜满”。10真谛译《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十三:“此六云何名波罗蜜多?由至自...
释天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7.html
-
: “死亡时,自我(Atman)聚集其自身内的知觉与机能,而死后,其先前的知识、所为经验伴随。死亡时肉体毁坏只是为了在此世或另一世界重建一个新的、美的形体。”[6] 是以从轮回的观点来看,生与死是...龙树承认传统十二因缘的缘起理论[10]。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支,由无明而行而识,乃至老死称为生死流转;由无无明乃至无老死称为涅槃还灭。生死流转就是轮回,是世俗谛...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147497.html
-
份,印順說: 知道法門廣大,所以不再局限於三論與唯識。對於大乘佛法,覺得虛大師說得對,應該有「法界圓覺」一大流。[6] 在性寂說與性覺說的對辯的爭論中,青年印順本來「對於大乘佛法,我贊同內學院的...」。[10]如果如來藏說和空的佛教根本義本不相容,那麼印順也不可能「以性空為主,兼攝唯識與真常」。因此,真常心佛學如來藏說是可以與空義相容的。印順就此在其晚年定論《修定─修心與唯心?密秘乘》 指出「如...
賴賢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547504.html
-
。如此破坏世间极成者失去喻的资格,所以喻不成立。(注6) 二、喻为乱性的遍计所执与蛇绳喻二喻之间的不一致 清辨《中观心论》又指出瑜伽行派的“乱性喻”与“蛇喻”之间 的不一致如下: “彼(遍计)...护法之间的“有相唯识家”呢?还是虽受陈那的影响,仍然保 持早期瑜伽行派精神之“无相唯识家”(如安慧一样)呢?传统的说 法是采前者,当前日本学者(如片野道雄等)则采后者之见解。(注 10) 若依...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447524.html
-
菩萨所问经’即以实践十法,得生清净诸佛国。其十法是: 成就(1)戒行(2)广大善根(3)行平等心(4)远离世间名闻利养、具足(5)净信(6)精进(7)禅定(8)修习多闻(9)利根(10)广行慈心[63... ‘普贤行愿品’即以十种愿力── (1)礼敬诸佛(2)称赞如来(3)广修供养(4)忏悔业障(5)随喜功德(6)请佛住世(7)请转法轮(8)常随佛学(9)恒顺众生(10)普皆以回向为往生净土之因,不...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6.html
-
’等。慈愍的念佛法门似为禅净并修,主张禅净之一致。 [5] 详见冢本善隆‘不安と欣求’(中国净土)佛教の思想卷八、二五○页。 [6] 详见藤田宏达‘原始净土思想の研究’二六一 ─ 二八六页及...‘佛说无量寿经’卷下:“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大正一二、二七二中) [10] “念佛”亦为五停心之一、三念之一,其意为:忆念佛身,观念佛身...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7.html
-
一篇英文论文“僧稠的禅法”,被收于蓝卡斯特教授主编的“中国、西藏所传早期禅史”一书中[6]。可是那篇论文,旨在辑缀稠公禅法的要点,对所采用的资料,未加详细讨论。尤其是所采用的敦煌卷子,是我一九七三年特从...(四六八~五三七),即后来的光统律师,对北朝魏国的经义、戒律都有重要的影响。其次就是 “令弟子道房,度沙门僧稠,教其定业”[10],后来成为魏齐境内的禅学泰斗。佛陀禅师所传的禅法,详情为何,早已失传。...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