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种种悲凉气氛,应该说和作者自己的身世是不无关系的。曹家三代世袭“江宁织造”,数次接待康熙皇帝南巡,一派皇亲国戚气象[15],真可谓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然而,随着皇家争夺皇位的斗争,曹家也就在...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14] 载《陈村文集·躺着读书》,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 [15] 据学者研究,曹家的确有两位女儿入选为妃。元春为妃以及元春在宫廷里毁灭的小说描写,也绝不是没有...
林桂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0755617.html
-
这种状况,丝毫不影响仪轨的进行,不影响场面的庄严宏大,不影响佛教艺术的表现力。楚王既然举行“三长斋月”,旷日持久,每次都要延续15天,那么没有仪轨作为活动范式是不可能的,因此,类似《药师仪轨一具》的以...场面的庄严宏大,不影响佛教艺术的表现力。楚王既然举行“三长斋月”,旷日持久,每次都要延续15天,那么没有仪轨作为活动范式是不可能的,因此,类似《药师仪轨一具》的以梵音为主,以动作提示为辅的“三长斋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5655645.html
-
第二期,1998年4月,页289·298 郭佑孟,《台湾早期的观音造像》,《觉风季刊》第24期,1998年9月,页15·25 郭佑孟,《大悲观音信仰在中国》,《觉风季刊》第30期,2000年12月,...
廖淑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5955647.html
-
经过法称的发挥,使陈那开辟的“量论”领域大加扩展,几乎成了阐述唯识理论的唯一途径。受到他的熏陶的学者很多,仅注解他的“七支”著作的就有15家,共21部,与此有关的,还有60余部。汉文没有译本,也大都保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4355693.html
-
》80卷。 隋唐译典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是重译多,另一是密教多。隋代最大的译家是阇那崛多,共译39部,192卷,其中重译20部,占全部译籍的一半以上,明显的密教经籍15部。玄奘是唐代第一大译家,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4555694.html
-
中国的传播分为三大系统,即地论师、摄论师和唯识宗。[15] 中国大乘法相唯识学的成立,其主要依据为印度大乘佛教中从弥勒、无著、世亲菩萨思想学说的一脉相承,至护法,戒贤的瑜伽学说。玄奘法师开我国唯识学的...
宽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4955697.html
-
庄严的学术殿堂中产生对学术研究伦理的漠视。如果我们说“信仰立场”与“学术立场”的混淆是当前台湾佛教研究圈子的不正常现象,那么性广法师的大作可以算是其中的一个样本。 从该书的《自序》[15]可以知道,...释性广《人间佛教禅法及其当代实践》页二十六 [14] 蓝吉富《二十世纪的中日佛教》,台北市新文丰出版公司一九九一年十月初版页一一五。 [15] 释性广《人间佛教禅法及其当代实践》页十三至十四 [...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5755702.html
-
歌剧,在台北侨教馆演出。
再以《楞伽经》为例,本经以“自心为境”(注15),“离分别分别……非有非无法,离有无诸法,如是离心法,故我...lsquo;勿论此花不如法,所以者何?是花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
(注15)《入楞伽经》,大正,十六,页514,下;517,下。
(注...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61855785.html
-
都是本体功夫,但朱熹却特重未发的平日涵养一义,格致也好诚正也好也都是本体功夫[15],然而朱熹却特重先格致再诚意的一路,亦即论於本体功夫者,朱熹未有差失,只是论於功夫次第时,朱熹有先涵养及先格致的强调,...14] 参见《朱子语类》卷第六十,孟子十,尽心上,尽其心者章。 [15] 程颐论於格致功夫的确义亦仍是一德性之知的功课,仍是一意志贯彻以为主导的知能学习功课,根本上仍是知行合一的本体功夫,此义笔者...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83455868.html
-
寺院的庄园。唐中叶,均田制崩坏,同时庄园的设置俄然增加,王公贵族的庄园遂充满于天下(注15)。而佛教寺院是怎样呢?我们首先要注意,唐代的佛教是贵族的佛教,王公富豪的佛教,因此佛教寺院是属于贵族阶级,... (“支那社会经济史研究”所收) 。(注 15)参照玉井是博“唐时代?土地问题管见” (史学杂志三三之八、九、十) ,何兹全“中古大族寺院领户研究” (食货三之四) 、刘道元“中国中古时期的田赋制度”...
道端良秀著; 李孝本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92455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