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383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明末禅门僧诤与清雍正帝“拣魔辨异”评析

    mdash;5卷主要是驳斥对方树立的“Ο相说”;第6—7卷主要是驳斥贬低棒喝的观点;第8—9卷主要是驳斥所讲的传承源流说;第9卷主要是再详细介绍他批驳的原因和理由;第10卷是总结。圆悟文中从印度“七佛”、禅宗“西天祖师”(共二十八祖)、到中国“东土祖师”(共六祖)、&...

    刘元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0448174.html
  • 坛经定慧品精彩讲解问答

    心安自在,更是障碍佛道的因缘。  5心忧不喜:世间最珍贵的财富就是欢喜,一个人如果每天心里忧愁、烦闷,心里没有法喜,如何领略微妙的佛法,因此「心忧不喜」,也是「障道因缘」。  6心暗不明:一个没有般若...不信因果」,这也是障道的因缘。  10心贪不舍:一个人如果天天贪图别人给我,自己完全不肯喜舍布施,这与佛教的六度、四无量心等教义是背道而驰的,自然无法契入佛道。  11心迷不信:心里迷惑,不求觉悟,完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0548178.html
  • 密宗法义初探

    佛教认为人体由四大假合(6)而成,此假合之体终究是不长久的,最终要归于“无常”(7)”而寂灭。四大体空,为何密宗反而执着于此臭皮囊,不但重视人体的气机,而且注重锻练...(10)之一,它是纯正的佛法。藏密学者,必先学习显教佛法十余年,方才入密。连显教都不懂,何能深入密教?西藏《大藏经》较之汉地《大藏经》,少有出入。三藏十二部(11)都是佛法的根本,先不深入经藏,何能...

    曾琦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1448201.html
  • 石头宗心性论思想述评

    即心是佛,不待修治,何以故?应机随照, 冷冷自用,穷其用处,了不可得,唤作妙用,乃是本心。( 注 6)在这段话中,大颠和尚首先批判了洪州宗人的观点,指出他们以扬眉动目为佛性(真心)的表现,实是没有了..., 既不知一切,且问:尔等那时有本来性?若道那时有本来性,那时又不知一切,与死无异;若道那时无本来性,那时睡眠忽醒 ( 注 9) 觉知如故。如是等时是个什么?若敢不会, 各自体究取。 (注 10)本先...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1548202.html
  • 李永宪著:西藏原始艺术(2)

    艺术中形式美创造的基本原则: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实现。我们对西藏史前时期磨制石器原料种类的观察发现,在年代较早的卡若文化磨制石器中,其主要原料的种类多达近10种;在年代晚于卡若遗址的曲贡文化磨制石器中,其主要石料的种类仅有6种;而在新石器时代之后的石棺墓中出土的磨制石器中,石料种类一般仅有两三种,并且多数是以硬玉作为原料。虽然从早到晚西藏磨制石器的出土数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但从石质的选择上看,存在着...

    李永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4948267.html
  • 略述《十二门论》要义

    。本书初立悬谈十门,即︰(1)教起所因,(2)藏部所摄,(3)显教分齐,(4)教所被机,(5)能诠教体,(6)所诠宗趣,(7)造论时代,(8)传译缘起,(9)释论题目,(10)随文解释。此中,所...

    理净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5248273.html
  • 论蒙藏佛教的金刚驱魔神舞起源与艺术风格

    ,占地33000平方米。据说是模仿西藏桑耶寺和北京雍和宫创建的(6)。   普宁寺的地理位置恰好居于“承德外八庙”的中央,西南有避暑山庄。普宁寺的大愿祈祷法会(金刚驱魔神舞包括在内)是从清乾隆二十年...生大师,以降藏地诸恶毒天龙。 莲花生大师以神通感知从藏地派来使节,所以事前从印度启程而来,遇使节于路途中,遂偕入藏,收伏恶毒天魔,于虚空中作金刚步,加持地基修建桑耶永固天成大寺(略称桑耶寺)(10)。...

    嘉木扬·凯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2948373.html
  • 东晋慧远法师〈法性论〉义学的还原

    论书有关。 然而远公向什公请法的书信共数封(注6),第二封(注7)方题出佛法问题数十条,其中“问实有法”(注8) 中引用出于 405年的《大智度论》,故书成之年应在 405年或稍后,离 391年...故包含了早期所产生的问题。 此早期的观点,远公于往返的书信中,自己即加以推翻了。 〈问实法有并答〉(注10): 《论》云一切法各无定相,是故得神通者,令水作地,地作水 ...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548441.html
  • 论唐代禅宗的“见性”思想

    道者须顿见佛性,渐修因缘。(注 6)。 在此一段话中,神会自言“直了见性”一语,不是他首倡其 说,而是禅宗六代大师相传。他的这些说法是否属实?值得 加以检验。...亦然。 我印可汝了了见佛 性处是也。( 注 10) 从以上的早期禅宗典籍中,我们不难看出“见性”一词 ,先出现于道信语录,再见于弘忍的...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648444.html
  • 智俨判教思想的形成

    论》亦表现出  浓厚兴趣(注6),《续高僧传》智俨本传所提到的法常、静  琳和智正众师,皆是地论学统、摄论学统中人(注7);凡此  可见智俨跟地论、摄论这两学统有密切关系,其判教思想受  到这两学统的...岂容言哉?  但以大悲垂训, 道无私隐,故致随缘之说,法门非一  。 教别尘沙,宁容限目?如约以辨,一化始终教门有  三:一曰渐教、二曰顿教、三曰圆教(注 10)。  338页  智俨以为佛陀所证会的圣德,...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348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