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383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略论唯识古、今学的分野

    [5];世亲依止于无著的规模,贯通大小乘教相,完善唯识教理,旁通如来藏系思想,[6]集印度佛学之大成;其后的论师谨守唯识家法,各畅己说,除安慧外鲜有涉及法相家说的[7],瑜伽唯识教义曲尽精微,也趋近...译之别,于译本别异、文字错落不同之外,主要即是古今学理依止不同,[10]由此可见,唯识古今学一方面是依唯识学发展的古今先后而产生的不同,而同时也是唯识后学中保守与创新之分歧。[11]  且搁置法相学...

    张志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3749690.html
  • 唯识论的价值

    的六波罗蜜多为行,以佛地为果。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的体系是十七地,其中,(1)五识身相应地,(2)意地,(3)有寻有伺地,(4)无寻唯伺地,(5)无寻无伺地,(6)三摩呬多地,7、非三摩呬多地,8、有心地,9、无心地,此九地为所观之境;10、闻所成地,11、思所成地,12、修所成地,13、声闻地,14、独觉地,15、菩萨地,此六地为行;16、有余依地,17、无余依地,此二地为果。  《...

    林国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3849694.html
  • 安乐死的伦理反省

    明显地提及。事实上,磨鲁士仍是在古代“舒服、自然的死亡”的意义下理解安乐死【6】。换言之,安乐死亦即达到从容死亡的“任何方法,如生活要有调节、培养对死亡的正确态度等等,(而)并不一定与延长生命相对”【...延长生命”【10】。至于任意支配、缩短自己或他人的生命的安乐死,教会基本上都不赞成。“死亡权利”这个概念被视为是违反人性的一种杜撰。若承认它,似乎就必须承认社会相对地有杀人的“义务”。  从法律上来说,...

    孙效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449842.html
  •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三三)

    不是各自完全没有得到继续(这种认识又可以认作,人死亡之后神识去、无去、去无去、非去非不去)——四种不同认识问题。  6、肉身或者身体就是精神——就是范缜一类人坚持的观点,物质与精神同一性、身心同一论。...信佛的人当信因果,好多人不信。其实完全不信因果的人是没有的。哲学上,马克思主义说:“内因是主导,外因是条件”这是讲因果;数学上,1+1=2,1+1≠10,这是讲因果;物理上,F=ma,S=vt,这是讲...

    思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1749928.html
  •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三九)

    却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某个人不知不觉中,突然有鬼神登门造访,有事相求,过后不久就可以走入阴界,担当一定任务。这种情况往往持续一段时间就会结束。  6、附体传语现象。这种事主要表现在,活着的人突然昏倒在...才引起广泛关注。随着媒体对自忆前生现象的报道,西方人在深入调查研究之后,由于与西方本有宗教思想发生最严重冲突——无法用西方本土宗教进行解释,以至于不得不接受东方宗教中灵魂转世的观念。  10、活佛转世...

    思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2249939.html
  •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三五)

    爱因斯坦;一个人想成为皇帝,他就真的成为皇帝;一个人想不借外物即飞向月球,他就真的飞向了月球;一个人想拿起银河系并把银河系抛到距离银河系10亿光年远的长蛇座星系团处,他就真的实现了;一个人想把拥有... 1.4.6 形体永灭  有人提出这样一种观点:“人的身体——肉体必然死亡,而人*肉体得到存在,既然死后没有肉体,又如何续存、转生?”  我说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首先,这种看法反映出他对事物存在形式的...

    思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2349943.html
  • 论宋朝天台与禅宗法统说之争

    师,无由信于衡崖(慧思)台岳(智顗),……由是而知台衡慧文宗于龙树,二十三圣继踵坚林,实有由也,良可信也。” [6]  禅宗的宗密、天台宗的湛然各强调本宗的师承关系必上溯至印度祖师的传承,并以释迦为诸...八〈法智本纪〉的论赞说:  “唐之末造,天下丧乱。台宗典籍,流散海东。当是时,为其学者,至有兼讲华严以资说饰。暨我宋龙兴,此道尚晦。螺溪宝云之际,遗文复还。虽讲演稍闻,而曲见之士,气习未移。”[10]...

    利生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3749972.html
  • 宗舜法师:略论禅宗与念佛--以四祖至六祖为中心(上)

    ,二者常相并称为“禅定”(6)。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说:“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中华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也。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四禅八定”,也还流行着数息观、五门禅之类的小乘禅法。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的“习禅”篇,所载僧传二十一人,(10)作者在篇末《赞》里说:“五门弃恶,九次...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5650008.html
  • 再论独孤沛之《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

    资料之显示,也倾向日本学界之推论:  (一)从「今取廿载一本为定」之「载」字:胡适以为至少是744年以后所修,原因是唐朝从天宝三年(744)正月后,年代之撰写一律改「年」为「载」。[6]  (二)本论...主论」部分:共约七千六百七十字,主要记载神会和崇远之问答,其中除了后半段,例外的穿插了一段似乎不太可能会在辩论会上宣读的「解释般若波罗蜜法之重要」外,[10]问答主题多半围绕在师承或教法之历史背景上...

    陈盛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950039.html
  •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供养人画像考察

    之一,只是资料一直未有公布,使学界难知其详[2]。其后中国学者在进行敦煌石窟艺术的考察过程中,也对供养人画像多有注意,如有贺昌群[3]、张大千[4]、谢稚柳[5]、何正璜[6]、李浴[7]、石璋如[8...画匠的首次讨论[10]。霍熙亮先生对安西榆林窟供养人画像题记也有抄录,但未有公开发表[11]。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曾在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工作过的苏莹辉先生在《故宫文物月刊》等杂志连续发表文章,表达自己对敦煌...

    沙武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350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