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002篇,用时8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缅佛教文化交流的特点和作用

    1993/94年度缅甸总人口只有4313万[38]。巡礼结束后,缅甸政府又为两颗副牙在仰光和曼德勒各建了一座佛牙塔,以供人们长期参拜。1996年12月5日至次年3月5日,缅甸政府又一次迎请中国佛牙来缅甸...1993年版,第26页。  [37]汪大年前引文,第237页。  [38][缅]《缅甸联邦1993/94年度财政、经济、社会情况报告》(缅文),1994年版,第29页。  [39]汪大年前引文,第249页。...

    李晨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5651866.html
  • 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观——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

    真是那样,他也就不成为一个哲学家了,哲学史也就不必给他地位了”[3](P38-39)。这种形式和内容相分离的系统决定了中国哲学史学科的特殊任务,“就是从过去的哲学家们的没有形式上的系统的资料中,找出其实质的系统,找出他的思想体系,用所能看见的一鳞半爪,恢复一条龙出来”[3](P38)。如果以经典的西方哲学体系为参照,中国哲学形式上的系统确实薄弱,思想上的系统则与西方哲学一样明显。就表现形式说,中国...

    柴文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3552045.html
  • 周敦颐的佛教因缘

    宋代云门宗僧。为苏东坡之方外知交。法号了元,字觉老。俗姓林,饶州(江西省)浮梁人。“元生二岁,琅琅诵《论语》、诸家诗,五岁诵三千首。既长从师授五经,略通大义。”[38]后...mdash;213页。   [38]《佛祖历代通载》第十九。   [39]南怀瑾:《序集》,老古文化事业公司1986年12月台湾初版,180—183页。   [40]《感山云卧纪谈》下。...

    宋道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0952892.html
  • 唯识与唯了别 ——“唯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的再诠释

    有相合之处)只许有表境(结果)之义,忽略了了别还有能动的认识作用一面,是片面的。(霍韬晦,第38页) 三者,识、识别、了别与境。大乘重点批判的说一切有部认为,识是具有自性的实体性存在,虽然其显相...vijnapti。即将vijnapti译为了“显识”。也正是在此“表现出来”的意义上,霍韬晦将vijnapti干脆译为“表”、“表别”(霍韬晦,第16、38页),而日人称为“表象”(高崎直道等,第...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4452981.html
  • ‘现代禅’的理念和实践(四)

    佛学理论并不能解决修证体验的问题 [38],于是把《妙云集》等搁置一旁,转而致力于禅定实践。1988年12月,他在接受《新雨月刊》专访时,第一次发表了对印顺《妙云集》的批评意见,表示不赞成印顺把禅宗归结...佛教既包括‘传统以来的佛教真理’,也包括‘传统以来的当前佛教界’。参见杨惠南《解严后台湾佛教新兴教派之研究》,‘现代禅网站’《访谈与对话》页。 [38] 参见《昔日曾为梅花醉不归》第九篇,‘现代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2453222.html
  • 关于玄奘大师《唯识三十颂》翻译问题之辨析

    》p38,霍韬晦著。  [13]《大正藏》卷31,p60。  [14]《大正藏》卷31,p60。  [15]《大正藏》卷31,p10。  [16]《安慧〈三十唯识释〉原典译注》p38,霍韬晦著。  [...

    慧 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1855072.html
  • 佛教出家女性求道历程研究-以汉译佛典中的阿含部、本缘部、律部及《长老尼偈》为研究对象

    (日本:《印度学佛敎学硏究》38卷1号,公元1989年)。  日本印度学佛敎学会 源淳子 着:《佛敎女性性否定》(日本:《印度学佛敎学研究》38卷1号,公元1989年)。  出本充代 着:《仏教说话...

    林莉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1855202.html
  • 试论中国佛教戒律的特点

    ”[38]。正如熊十力先生指出,佛教的“戒律之本,要在不违自性戒而已”,“故戒者,自性良知之自由也”。这种体现“自当悉向天地万物一体处周流无碍”[39]的自由,符合着这样的法则:“道德法则作为有效的...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29页。  [35] 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二《僧纲大纲篇第七》。  [36] 《大宋僧史略》卷上“译律”条。  [37] 《大唐西域记》卷二“印度佛教”条。  [38]...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63756435.html
  • 百丈清规再检讨

    人的奉献,保持下来,岂不也可以把他们所创的清规,算作富有生命活力的戒律呢?”[38]   三、结语  佛教的世俗化和世界化已是当代佛教发展的主题,佛法如何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这已成为关注佛教前途的人们...1995年。  [38] 圣严《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收入《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43页。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8年12月。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33856877.html
  • 袁宏道净土归趣略析

    之归。适两相资,最为稳实。”[37]总之在《西方合论》中,净土之教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圆极之教。“禅教律三乘,同归净土海,一切法皆入,是无上普门。”[38]  由有关资料看,袁宏道的《西方合论...24][36]袁宏道《西方合论·见网门》。  [26][27][28][34]袁宏道《西方合论·教相门》。  [30][35]袁宏道《西方合论·缘起门》。  [33]湛然圆澄《宗门或问》。  [38]...

    周 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2157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