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注一五:龙晦:〈大足佛教石刻《牧牛图颂》跋〉,同注8,页47-48 注一六:...--------------------------- 注三四: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9卷,NO:2035,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影印本,页388下。 注三五:《湘山志》卷1,页47。...
蔡荣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048118.html
-
密付法印。(注47)
王缙又在碑文中自叙说:“缙尝官登封,因学于大照,又与广德素为知友。”(注48)
(十二)766年〈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 杜甫(...──────────────────────注46 宇井伯寿:《禅宗史研究》,页304。注47 《文苑英华》,页5425。注48 同上注。注49 《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四部丛刊初编缩本》,卷...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348124.html
-
十力的威严及其功德,(注47)并且大大称赞阿弥陀佛光明神通之力,也颂扬戒、定、慧三无漏学之重要法门,以及佛法上的解脱和解脱知见。所谓解脱知见,就是说一个人切实明白了解脱的真义,心理上再没有任何的束缚。...------------------------注47:十力:指的是 (一)知觉处非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禅定及八解脱三三昧之智力 。(五)知一切众生...
罗锦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548127.html
-
所说的道理,千言万语,不离‘忠、恕’二字罢了。”(47)当时,孔子并没有说出“忠、恕”二字,这二字,是曾子自己的解释。但是什么是忠、恕呢?按照《礼记》的〈中庸篇〉说,就是“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的...就根本无用,所以假装忘记了。可是原文中,并没有 (47)参考毛子水:《论语今注今译.里仁篇》(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卷4,页53-54。 页148 很清楚的解说,作者有意在这些...
罗锦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648130.html
-
于南方译出,(注47)由是其一阐提不能成佛的说法,一时成为南方佛教界的通说;唯独竺道生(约370-434)力排众议,力言一阐提跟一般有情无别,最后皆得成佛,因而受到大众排斥。未几《涅槃经》全本北方译就,...注,卷24,第10,《大正藏》,卷12,页505下。注46 参见注22。注47 现存汉译本《涅槃经》共有三种,习称《北本》、《南本》和《法显本》。当中最早译出为《法显本》,乃是《北本》前十卷的异译...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648131.html
-
立品为先。养品之法,惟终身手不释卷。持躬敦世,必于古人中择其性质相近者,师事一人,瓣香奉之,以为终身言行之准。”[47]李叔同少时书录这一传本,充份表明自己受到中国儒教的影响,故在接受西方新学之时,仍...充分表明:李叔同在接受───────────────────────────(47) 同注(10),页24。(48) 同注(10),页22。(49) 同注(10),页32一33。
74页西方新学之时...
秦 启 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048142.html
-
理知行动,理知依照其自身的律则,将诸刹那中的事件予以综合(注47)。在外在世界中,并没有具体的共相适切地符合此种综合。如果看到一个对象,在最初觉识之後所跟随的便是一种生动的意像(注48)。如果了解一个...Savikalpaka-pratyaksa。
(注47)Ts,R390-avikalpakam apijnanam vikaloptpatti-aaktimat。
(注48)sphutabha。
...
张尚德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548418.html
-
社会科学》, 1982:6,页71–78,61 。 注9: 汪宁生,〈大理白族历史与佛教文化〉,收录于《云南 大理佛教文化论文集》(大树:佛光出版社,民国80年) ,页1–47。 注10: ...圆觉经略疏钞》,卷四,《卍续藏经》, 第十五册,页262。 注45:《全唐文》(台北:华文书局,民国54年),卷 七四三,页3。 注46: 《全唐文》,卷六七八,页21。 注47:[宋]赞宁,...
李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148451.html
-
止观》卷二上,《大正藏》卷四六,页11上。
154页
(一)常坐三昧《止观》中说:一、常坐者,其《文殊说》、《文殊问》两般若,名为一行三昧。(注47)湛然在《止观辅行传弘决》(以下称《辅行》)中,对...,住是三昧者,不见诸法有二。(注50) --------------------
(注 47)同上。
(注 48)《止观辅行传弘决》(以下称《辅行》)卷二之一:“言一行者,剪略身仪,不兼余事,名为...
释慧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548459.html
-
工夫中真工夫,非有所加也。工夫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尽,便是圣人。"B46此处所说要减的东西,指的就是人的各种私欲。把私欲减尽,便是圣人了。 王畿认为,与私欲相联系的还有"意",B47"意"也是蒙蔽...、B40卷十六《南谯别言》,皆第578页。 B44卷九《答季彭山龙镜书》,第414页。 B45《答章介庵》,第412页。 B46卷六《与存斋徐子问答》,第364页。 B47在王畿哲学中,对"意...
曾召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1748493.html